晴時多雲

從玉米與黃金米談基改食品

◎ 朱文深

基改作物近年因媒體的大量討論,加上學者專家立場不一,各界有了一些錯誤的迷思,進一步導致恐慌。然實際上,基改技術本身並非各界所想會危害健康,反而是科技、生活與糧食政策的重要推手。

基改技術始於善,而迷思止於知識:有人誤以為基改作物是透過一連串的科學變種所產生的不自然生物,但事實上,老祖宗們早已經在從事「基改」了,例如將類蜀黍經過多次的雜交與混種後,才產生了今天大家熟知的玉米,其改造概念與現今社會所認為的「基改食品」意涵大致相同,雜交育種的玉米除了改變性狀所涉及之基因外,當中更混雜許多相干或不相干之基因;反觀現代的基改技術,透過精細的一次轉殖一個或數個基因,更能夠控制育種的後果或評估變異。從這個觀點來看,所謂的基因改造作物,是科學家透過自然自有的基因資源,將作物加以基因改造後,協助其承受更多逆境的成功產物。

此外,也有人指出,基改作物比非基改作物更容易傷害環境。但英國、美國,以及台灣的農委會,都曾針對基因流布以及所栽種土壤中微生物改變的狀況進行評估,都發現基改作物與非基改作物對環境的影響並沒有顯著差異。尤其以台灣的狀況來說,入侵植物反而容易成為優勢植物而排擠原生種,造成嚴重的生態問題,相較之下,基改作物對環境的影響實微不足道。

錯誤的訊息傳遞,使我們平時容易忽略基改食品其實對人類帶來科學進步、解決世界糧食與營養缺乏的效益,例如「黃金米」有機會協助解決貧窮兒童的維生素A缺乏症。此外,在科技發展下,已經能透過基改技術,來減少作物中的過敏原,與外界盛傳「基改作物導致過敏」的說法事實上完全相反。

網路時代資訊管道多元,但也因為資訊的片段與不完整,甚至錯誤,而忽略本於科學事實的真相與資訊。盼望各界共同努力,去傳遞或獲取基改食品的正確資訊,才能做成正確判斷。

(作者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生物資源保存及研究中心副主任)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