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談高希均批評台灣人

◎ 劉曉鵬

報載高希均教授嚴厲抨擊台灣對中國學生的限制,批評台灣人「滿腦子都是自衛思想」。不由得想到二月下旬,高教授在新加坡暢談「台灣民主病」、「逢中必反」、「一個國家要有前途,必須持開放的政策,絕不能怕競爭,更要敞開胸懷招攬最好的人才」等等。他的訪問內容由星政府控制的媒體圖文並茂大篇幅刊出,免費在各交通要道發放。

新加坡為何如此重視高教授的言論?星國的獨特的開放政策招來大批中國人,幾乎影響到生活各個層面。僅就引進中國留學生而言,政府什麼都不用做就可以解決少子化、平衡族群比例、解決人才培育問題。附加效益是有助大學評比,藉由「國際化」名次上升,減輕「學術研究」名次的壓力。

不過亮麗數據的背後,是本國人納稅給外國人享受就學與就業,釀成巨大不滿。大量以不同理由進入星國的中國人,對星國人民在薪資、貧富差距、住房、交通、就學、甚至家庭和諧等各層面形成龐大壓力,民間對中國人的公然種族歧視,也引起國際媒體注意,政府一意孤行,更促成二月中旬新加坡數十年來罕見的聚眾抗議。抗議雖針對移民政策,細讀其言語就是「反中」。而高教授適時到新加坡批評台灣「逢中必反」,剛好讓星國官媒用來壓制民憤、轉移焦點。

高教授與其雜誌長年吹捧新加坡「開放」(不含言論開放),批評台灣民主,頗受星國政要歡迎。那麼新加坡應該享受開放的果實,怎會需要利用高教授來捍衛開放政策?原因和台灣一樣,都是選票壓力。星政府長期依賴特殊手段控制輿論,以維持政權,近年利用中國人口與財富謀求經濟成長,雖有成效,結果民憤同時高漲,群起透過網路反擊官媒的開放論,使反對力量四處突圍,執政黨得票屢創新低。

胡亂開放,使李家統治存續蒙上陰影。為了維持政權,星國也變得「滿腦子都是自衛思想」,近來藉積極對外國人設限以取悅民眾。影響所及,雖使房價漲勢稍停,但經濟成長隨之下滑。不過高教授的雜誌沒有批評星國政策改變,批評的反而是中國《人民日報》,該報專論指新加坡移民「開放水平在下降」(應再增加進口中國人),新加坡須重視「海外人才的貢獻」(中國很多權貴去投資房地產),也抱怨星國出現「政策反覆」(害中國權貴被套牢)。

絕大多數國家都需要優先保護自己人民的受教權與就業權,只有不在乎民意的政府能逆向前進。自衛是人的天性,不保護自己家園反而缺乏人性,而什麼政策對家園最好,還是一家人多談談好。開放說來簡單,但容易成為政府怠惰的藉口,背後更可能蘊藏各種副作用,還是謹慎為佳。

(作者曾任教於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現為淡江大學美洲研究所助理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