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靠「監」督不夠,需要檢察審查會

◎ 吳景欽

檢察官陳隆翔於五年前偵辦彰化縣曲棍球協會詐領公款案,日前被監院以漏未論斷侵占公印文等事實而加以彈劾,引發檢察體系譴責監察院假調查之名,行干涉個案之實。惟針對檢察官所做的緩起訴或不起訴處分,只能靠監察院來監督嗎?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二五六條第一項,告訴人接受不起訴或緩起訴處分書後,七日內可向上級檢察長聲請再議,以來決定案件是否要重新偵查或起訴。若再議遭駁回,依刑事訴訟法第二五八條之一第一項,告訴人也可委任律師向法院提起交付審判之訴。而案件若無告訴人,於因犯罪嫌疑不足致不起訴或為緩起訴處分者,依刑事訴訟法第二五六條第三項,檢察官必須職權再議,以防止不起訴權遭濫用。

惟再議制度,畢竟是基於檢察一體的自律,對檢察權的抑制功能相當有限,這可從再議有理由的比例約一成,看出端倪。既然如此,就只能寄望交付審判之訴,以讓法院來抑制檢察權。但問題是,聲請交付審判能成功的比例更低,恐僅為一%,這除了裁定有理由等於法官為自己多增案件負擔的道德風險之因素外,就是法官與檢察官,無論教育、養成與待遇皆相同,故形式上是他律,但實質上也還是同溫層的自律審查。

在現行監督檢察官不為起訴的機制,都難發揮效用下,由監察院對檢察官為糾彈,似就為必然。只是根據憲法增修條文第七條第二項,監委乃由總統提名、立法院同意,任期六年且得連任,這樣的制度,能否保證監察委員獨立行使職權,必然有疑問。

也因此,對於檢察官不為起訴處分的抑制,得找尋更客觀的機制。而法務部於前年司改國是會議後,評估引進日本脫胎於美國大陪審團的作法,即隨機選出人民來組成「檢察審查會」(檢審會),對檢察官不為起訴的處分進行監督。如此制度的最大好處,就是避免人為操控,並讓人民的意見進入司法體系。

又目前亦生爭議的法官、檢察官評鑑委員會外部委員之產生,也應考慮由各界推薦名單造冊,並於個案評鑑時,再從清冊隨機抽出評鑑委員。凡此制度的目的無他,就在實現司法民主化。

(作者為真理大學法律系所專任副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