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台灣航太產業很強 新南向宜妥善運用

◎ 張豐麟

台灣的航太產業實力在亞洲是名列前茅的,不只領先韓國,僅次於日本,很早便推動國機國造並產出AT-3教練機與IDF戰機,就連空軍的飛行器編制數量亦在亞洲民主國家中名列前茅,是以在國家政策的扶植下擁有漢翔及亞航兩間享譽國際的大型航太公司,只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台灣航太業2017年總產值近一○八五億元、年成長率八.二%,約是晶圓代工成長率的兩倍,且連續兩年躋身「千億俱樂部」!

航太業若區分為航太製造和維修兩大核心業務,台灣更有一五○家廠商、貢獻給國內一萬四一○○個就業機會。也因為台灣航太廠商的競爭力強勁,國際上知名的研究機構普華永道PWC「2017年航太製造業吸引力評比報告」中,台灣在包括勞動素質、製造成本、基礎建設水準、產業規模、經濟實力、賦稅優惠等量化指標中,在世界的排名是第六位!是的,台灣在全球航太業最具吸引力前十強榜單內,卻未見政府積極扶持基礎教育及交流,其實是相當令人汗顏!

國內在高等教育端的航太相關科系其實相當多,包括國防大學的機電能源及航太工程學系、成功大學的航空太空工程學系、虎尾科技大學的飛機工程系、空軍航空技術學院的航空工程科、逢甲大學的航太與系統工程學系、淡江大學的航空太空工程學系與中華科技大學的航空機械系。成大的航空太空工程學系衛星團隊更是世界大學中少數有參與衛星建置工程的校系,當福衛二號衛星升空時,「成大校旗」更是唯一隨著衛星躍上太空的台灣的大學,中華民國在高等教育端的航太科技實力是無庸置疑的。

也因為如此,在立法院新南向國會交流促進會於去年前往東南亞交流訪問期間,便有多位具影響力的台商拋出相關議題,卻赫然發現教育部在招收新南向的學生與科系甚少著墨,殊為可惜。

其實航空產業在歐美大廠品牌的把持下,亞洲各國的發展均以代工或是OEM零配件為主力,但台灣的技術與人才含金量特高的屬性,相當適合發展航空教育產業,在新南向政策中代為培訓以及教育東南亞的航空人才,或可開拓另一片藍海。建議教育部應整合相關單位,完備配套措施,讓台灣面對國際競爭時,有成長與存活的空間。

(作者為前屏東民用航空站員工、博士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