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面對數位煽動 自在深讀

◎ 顧秀賢

「人進不來,書出不去。」在地紙本書店業者的年節自嘲對聯,見證台灣社會眼下「不讀時代」的尷尬!坊間一家媒體日前推出「一○七年民眾閱讀行為」調查,逾40%台灣受訪者,一整年沒看書;去年沒看書的人,平均最近一次看紙本書是7.7年前,且65%受訪者整年沒買書。台灣人的閱讀力也真衰落難堪。

現代人其實數位閱讀量極多,只是前者偏隨機略讀,而過度輕忽紙本的靜心深讀,賠上的正是反智社群的野蠻滋生,敗害民主機制。

研究閱讀與語言的美國學者Maryanne Wolf 去年八月曾在英國衛報撰文,對此很憂心。她說紙質閱讀與數位閱讀並非何者更好的簡單二元命題。科技演化沒對錯,但當我們無視創新之過程干擾與弱化了啥時,我們就錯了。

於此印刷文化與數位文化的轉捩點上,社會要正視,我們腦內專責閱讀的神經迴路之質變,疏遠紙質書的下一代有什麼能力不被開發培育,而我們對此缺憾該努力些什麼。批判思維及共情能力的衰退,正是數位閱讀明顯帶來的附加傷害,影響所有人。匱乏深讀實踐,我們無法應對周遭頻繁的資訊轟炸,人們退回最熟稔的、未經核實的資訊孤島,我們無能揀擇辨析資訊串流,數位煽動令人惶惶不可終日、侵蝕社群互信。

Maryanne Wolf 呼籲,我們需鑄就新型大腦:一個無論在數位還是紙質媒介,都能運行深度思考的「雙語」閱讀大腦。而紙本閱讀的堅持甚是關鍵。包括公民能否在一個喧譁的民主國家換位思考不隨大流,我們的下一代是否還能懷具細膩知覺創造美,以及我們能否超越後真相困局,擁有足夠的智慧來護持一個不反智、理性清明的社會,解結的內核率皆取決於此。數位閱讀誠便利,紙本閱讀更要當真不偏廢。

(作者為教師,台東市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