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從鳳梨釋迦談農產品外銷

◎ 陳劍賢

有關農產品外銷,筆者接觸很多台東釋迦青農,綜合青農的意見,誠摯地提供農委會參考。

一、農產品外銷是團隊作戰,不能單打獨鬥:民國六十年代台灣曾有香蕉王國之美譽,當時產銷一元化,香蕉皆透過台灣青果合作社銷往日本,佔日本香蕉進口比例九成以上。但民國九十四年實施輸日香蕉自由化政策後,出口商增加到二十幾家貿易商,惡性競爭,貿易秩序大亂,出口量萎縮,最後被菲律賓蕉取代。就以台東鳳梨釋迦為例,也是靠十幾家貿易商銷往大陸,且多為兼業性的盤商,暗中較勁,投機取巧,致今年春節期間價格大跌,大果一斤才四十五元,不若往年一斤八十五元,價格受制於貿易商,果農有苦難言。因此農產品外銷管道亟需整合,不能分散。

二、各級政府協助建構冷鏈設備,輔導生產端「採後處理」:農產品外銷成功,前端種植也許影響六至七成,最後的三至四成要靠採收處理跟後端運輸的配合。以我國農業技術,比現採的品質我們一定第一,但是到達消費端的產品就變了樣,品質不穩定影響國外巿場的競爭力。就以台東釋迦集貨場為例,分散在各地區,只依靠人工檢果,冷藏設備不足,貿易商到處打游擊,才能拼湊二十呎貨櫃的鳳梨釋迦。再經長途運輸,難以控制適當的溫度,致影響釋迦的新鮮度,甚至裂果。因之政府協助解決集貨場及冷鏈設備實為當務之急。

三、建立台灣水果品牌:政府應嚴格控管品質,積極建立我國水果之品牌,塑造「品牌」就是「品質」的象徵。品牌名稱以「台灣」兩字為名,必要時可以附加產地名稱,如台灣釋迦(台東),台灣香蕉(高雄)等,如此就容易與其他國家的水果做市場區隔。

台灣農地面積不大,無法大規模種植,只有發展精緻農業,以品質取勝。因此改良新品種,研發新技術,控管用藥安全,整合行銷管道,建立國家品牌,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台灣的水果才能永續發展。

(作者曾任台東縣議會秘書長,現任台東縣體育發展基金會董事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