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電力供應與備轉容量

◎ 盧展南

新政府上台後,能源政策始終無法取得共識,缺電印象始終揮之不去。

電力系統運轉須隨時保持供需平衡,自二○○八年到二○一八年七月間,台電系統發生一七八件發電機及鍋爐破管事件,經統計分析發現,瞬間減少的發電量中,發生機率最高的是在五十九.三萬瓩左右,而九十九%的發電量減損低於一八○萬瓩。依此長期系統運轉實務經驗看來,台電認為每天尖峰用電時間實際上只要有兩百萬到二五○萬瓩備轉容量,就有足夠的供電餘裕應付發電機跳機事件,是有科學依據。過去大部分時間台電都能達此供電裕度,但這樣的電力系統還是長期被認定是缺電,建議台電或政府應邀請注重生產成本效率及可靠度的工商團體,一起評斷備轉容量應如何設定。

去年台電每日一燈號(尖峰時間供電燈號)出現橘燈(供電警戒,備轉率小於六%)的天數為二十九天,而黃燈(供電吃緊,六%至十%備轉率)及橘燈出現的原因之一,是須配合空污限制及降載,或採非常保守的方式計算可用容量,很少是因可發電機組容量不足所造成,也就是過去花大錢建置的發電設備未被允許在高效率下運轉或計算在內,而導致所謂供電緊澀,甚至被曲解為缺電。即使是黃燈或橘燈的日子裡,其實只發生在少數幾個小時內,卻被認定一年有好幾百天是供電吃緊、供電警戒,近期的缺電其實是個假議題。

二○一七年電力系統總體檢討論建議以「小時」評估的燈號來確定供電裕度狀態,並建議以備轉容量(MW)大小來做為燈號區分依據。一天內中午與清晨,同樣的一%備轉容量率所代表的實際備轉容量(MW)是有差距的,以百分比表示無法反映實際運轉所需的備轉能力,台電研議改為定量(MW)指標是一個符合需求,並保持供電可靠的明智做法,因為在用電低的冬天清晨,若僅有六%備轉容量,一部滿載核能機組跳機所造成的頻率變動,在未來再生能源佔比大的情況下,可能會使系統回復正常運轉的難度大幅提高,甚至引發低頻卸載造成停電。

針對備轉容量是否需區隔冷機或熱機備轉容量,大家須了解,再高的備轉容量若無法快速提載,也無法百分之一百排除跳電的發生,且絕大部分停電是因輸配電系統設備故障造成,並非是備轉容量不足的因素,因此停(跳)電不代表缺電。重要的是若供電進入裕度低的狀況,台電須告訴大眾何時會發生,是因什麼原因發生,再加強運用智慧電表、能源管理系統與大數據分析,鼓勵產業與商業用電行為的調配,並藉由強化有效資訊公開機制告訴大眾在緊急情況發生時,可以配合採取的措施,改變用電行為,共同承擔問題。

(作者為中山大學電機系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