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打假消息 先打假帳號

◎ 林書立

日前刑事警察局偵九大隊破獲以「假帳號」優惠吸引民眾,再變換帳號身分接續行銷詐騙案件,其中包含「加油金五百元」、「父親節五百元禮券」、「牛排禮券五人份」等種種優惠,雖然一開始受害者只是覺得「被唬弄了」,但事實上這些都是經由網路行銷公司,先使用「假帳號」盜商標圖以取信民眾的個資蒐集手法,取得個資後,轉手賣給需要的客戶。除了盜圖行為違反商標法等規定外,也造成假訊息漫天傳播的現象,修理這些躲在網路假帳號後方使用者的案件,不僅大快人心,更具有破窗理論之修理「破窗」,以嚇阻網路假消息的擴大渲染功效。

事實上,「假帳號」與「假訊息」不只困擾你我,還可能進一步造成民主政治的動盪。例如,英國「脫歐公投」(Brexit vote)以及美國2016總統大選前,均遭到假帳號製造假消息的衝擊,這正是資通年代的跨國治理缺口副產品。

因為網際網路跨越國境、資通匯流產業以及跨領域的特性,聯合國資通社會高峰會(World Summit o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WSIS)在二○一八年的年會也提出,除了個人隱私、數位資料的保護與阻斷外,「假新聞」或「網路虛假信息」已經成為資通安全新議題。在互聯網治理論壇中,許多與會國家代表呼籲各部門合作,經由各國政府、民間及社群共同參與,制訂對於網際網路之使用規範、規則及程序。

Facebook更於八月中移除了來自伊朗和俄羅斯「意圖影響美國期中選舉」以及「試圖操縱全球政治局勢」敘述假消息的六五二個網頁,Twitter當日也同步配合對二八四個帳號停權,顯見打擊假消息首重打擊「假帳號」。

打擊網路假消息,已成為全球治理的重要策略,無論是美國與通訊軟體及社群網站業者合作建立查核機制,或是德國研擬《數位通訊傳播法》,目標均在於設法嚇阻假帳號、假訊息的危害。

然而推行真偽查核機制,會涉及民主政治的核心新聞與言論自由,所以如何建立民眾參與及公眾諮詢機制,運用政府資料開放平台OPEN DATA理念,建構網際網路的自主查核機制,並銜接個人資訊保護、通訊秘密、智慧財產保護、消費者保護等相關法規的更新,成為當前各國維護個人、社會及國家法益之新挑戰。

(作者為中央警察大學博士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