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當國家不知道博士有甚麼用…

◎ 廖凱弘

日前(八日)科技部長陳良基在立法院答詢洪慈庸立委的質詢時表示,「博士生是國家重要人才資源,聽聞國內部分教授將其當做個人資產使用,台灣應學習國外作法,提供博士生工作津貼。教育部政次姚立德亦表贊同…」筆者認為,科技部針對國內博士班招生困境提出此一解方,恐怕是緣木求魚。

第一,一位碩士畢業生,無論是為了繼續深造研究,或者工作一段時間,覺得有需要而放棄現有工作,進入博士班就讀,內在的成就動機需求,遠大於任何金錢的誘因。第二,無論以前教育部統一發放博士生獎助學金,或目前由各校自行給予,均代表博士生之所以成為教授的個人「論文生產工具」,不就是因為博士生礙於僱傭邏輯下「領了錢必須做事」的準勞資關係嗎?何以科技部與教育部會認為,博士班沒人念,是因為博士生沒有工作「津貼」,所以導致沒有人念博士班?

究其原因,博士班沒人念,其實是因為博士班畢業之後,這些在學術研究上取得「門票資格」的博士,台灣社會並不知道怎麼吸納他們成為國家重要發展的資源而已。國家發展所需的科技研發、經濟轉型、國防再造、能源創新,哪一個環節不需要博士深入研究並提出可行方案? 再來,數位網路、環境保育、人文精神、教育翻轉、司法革新等等,那一種產業不需要博士研究具體政策解方,使台灣在面對國際情勢的巨變時,得以更順遂走下去,永續發展? 說白了就是,台灣目前的發展困境,即是台灣博士班能否生存的困境。

何以科技部或教育部總是見樹不見林,認為博士不能對國家發展的重要領域做出深入貢獻,而只是一味認為,因為少子化問題,博士少了許多教職,又不願進入產業「工作」,而在學校博士生階段,又沒有給予「津貼」,所以才沒有人願意念博士班。政府官員短視的政策作法,只會換得更雪上加霜的高級人才荒,並不會解決任何現下博士生的實質問題。

(作者為國立台北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