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德國僵局 歐盟危機

​◎ 梁崇民

德國是歐洲第一大經濟強國,但自從二○一七年九月廿四日國會選舉之後,深陷政治泥淖之中。梅克爾(Angela Merkel)所領導的第一大黨基民黨(CDU/CSU)雖然維持領先局面,但只獲得一千五百多萬張選票,在德國聯邦下議院總席次七○九席之中只獲得二四六席(33%),創下二次世界大戰後(1945-2017)七十二年來最差成績。前歐洲議會議長舒爾茲(Martin Schulz)所領導的社民黨(SPD)亦只獲得九百多萬張選票,在德國聯邦下議院之中獲得一五三席(20.5%)屈居第二。令人跌破眼鏡的是反移民的極右派另類選項黨(AfD)異軍突起,獲得近六百萬張選票(5878115),獲得一五三席(12.6%)一躍成為第三大黨。

儘管國會議員席次大減,梅克爾在去年九月國會選舉之後積極尋求連任,希望能夠儘快與其他政黨組成聯合內閣。在初期階段,梅克爾試圖與舒爾茲協商再次組成左右大聯合政府(GroKo/Grand coalition),但社民黨認為過去參與大聯合政府不利社民黨,導致選票流失,因此拒絕加入大聯合政府,寧願選擇扮演監督者(在野黨)的角色。

在此情況之下,梅克爾只好轉而尋求與綠黨、自民黨組成所謂的「牙買加聯盟」(Jamaica coalition)。牙買加國旗顏色為黑黃綠三種顏色,因此「牙買加聯盟」意指基民黨(黑)、自民黨(黃)與綠黨(綠色)三黨所組成之聯合政府。但三方經過八週的艱辛談判後,終因移民、能源等議題「立場非常不同」,無法達成共識,而於二○一七年十一月十九日午夜宣布談判破裂,使得德國一度面臨必須在二○一八年一月重新舉行國會選舉的困難選項。但幸運的是,二○一七年十一月三十日,在德國總統史坦麥爾(Frank-Walter Steinmeier)居間協調之下,基民黨和社民黨最後終於同意再次坐上談判桌,重啟談判。經過六週馬拉松式的協調談判之後(尤其是最後一天的徹夜談判和妥協),雙方終於初步達成共識,簽署長達廿八頁的協議文件。

目前德國已超過一百多天,處於消極無作為的看守政府狀態。二○一八年一月廿一日,基民黨將在波昂舉行臨時黨代表大會,投票表決是否通過梅克爾的大聯合政府方案。如果梅克爾能夠順利說服一部分持反對意見的基層黨員,德國可望在二○一八年三月出現新政府,解除德國政壇自從二戰以來的空前危機。德國長期無法組成新政府,導致重大政策停擺,尤其是在國際舞台上,德國的能見度和影響力在最近幾個月幾近於零。德國政治僵局,不但造成德國內政和外交的停滯,也導致歐盟躊躇不前。如果德國能夠擺脫不確定因素而順利組閣,對危機重重的歐盟而言,也將是一個大好消息。

(作者為巴黎第一大學國際關係博士,輔仁大學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