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以「戰略耐性」因應「戰略躁動」

中美關係正常化過程,其戰略平衡調整,包括台灣關係法、六項保證,穩住第一島鏈之錨,這是以行動詮釋美國如何「認知」北京對台灣主權的片面之詞。(EPA)

「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在川普接聽「台灣總統」電話,從而引起北京的不斷測試,似乎有從模糊走向清晰的跡象。中國軍機軍艦「繞島巡航」,而後有中國駐美公使發表武統論調,官媒還接著加碼:美國軍艦進入台灣港口,解放軍海空軍會一舉消滅台灣的賣國當局!目前,美國對「繞島巡航」似乎還在冷眼旁觀。AIT主席莫健在台灣表示,美國軍艦靠台一事還沒成為正式法律,若此事成真,中共不知該如何是好,才會有如此對美國國會施壓。

比莫健講得更具體的是薛瑞福,他出席參院軍委會的國防部亞太助理部長提名聽證時指出,他支持美台軍艦互訪,也認為這樣的訪問完全符合美國的一中政策。言下之意,台美的準軍事同盟與一中政策是兩回事。軍售台灣,軍艦互訪,承不承認台灣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問可知。很明顯,美國的一中政策,延續了一九七一年聯合國第二七五八號決議,只確認中國代表權在北京政府,未在台灣主權對中國有所承諾。北京對此應該也是心知肚明,所以想透過種種武統放話及軍事冒險行動,來迫使美國的一中向中國的一中趨近。不過,在自由印太的戰略思維下,這樣的中國夢越來越不切實際了。

川普延續歷任政府的立場,以中美三個公報與台灣關係法來「拆裝」美國的一中。由於北京近年的「戰略躁動」,美國的一中,中國的一中,逐漸浮現一條越來越清晰的分界。美國的一中,係指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其中只有一個是代表中國的合法政府。一九七九以前,美國承認是中華民國;一九七九以後,美國改而承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至於台灣的主權,無關乎中國代表權的歸屬。此所以,中美建交,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中國,同時制訂了台灣關係法,創下以國內法重新定義台美關係的特例。該法的協防對象是台灣,假想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國公使在川普簽署「二○一八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前夕的動作,當非無的放矢。中國外交部之重申和平統一,也不是駁斥這位公使。相反地,比較像是兩面手法的操作,一方面嚇阻川普將國會的決議付諸行動,一方面繼續以和平統戰和「繞島巡航」弱化台灣的抵抗意志。就此而言,台灣應該從中國公使的狂妄蠻橫看透,和統根本是虛情假意,絕不放棄武統才是內心話。而美國,必須以深化台美軍事關係,隨時嚇阻中國的軍事冒險主義,一如我國總統首次直選的台海危機。可以說,自由印太的可能發展,台灣這個夥伴的安全將成一個試金石。

中美關係正常化過程,其戰略平衡調整,包括台灣關係法、六項保證,穩住第一島鏈之錨,這是以行動詮釋美國如何「認知」北京對台灣主權的片面之詞。老實說,即使反對台灣(與中國)片面改變現狀,美國對台灣仍有別的定位區間,或許這是中國威脅日益升高,台灣可以務實摸索且跟美國尋求交集的定位區間。但我們也一定要先有這樣的認知,台灣要尋找滿意的自我定義,須先本身擁有足夠的實力,從國防到經濟、從人口到創新產業等硬實力,都必須莊敬自強。否則,一如另一個中國官員撂的狠話:誰理你啊!

對於中國頻頻挑釁,莫健肯定台灣的反應克制、恰當。莫健此話點出,台灣表現出應有的「戰略耐性」,那是目前地緣政治的較佳角色扮演。事實上,台灣避免落入中國衝突邊緣策略的圈套,符合台灣與區域的共同利益。但只要地緣政治板塊移動,尤其是中國的軍事冒進主義危及區域和平與安全,台灣的角色扮演會有什麼變化,那就是北京「繞島」、「穿島」必須考慮的風險。或許,台灣與國際都要有的劇本準備之一,竟是「台灣獨立被動式」!於是,以「戰略耐性」因應「戰略躁動」,在「維持現狀」中做好萬全準備,或許是台灣審時度勢的務實選擇。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