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勝選與治國

民進黨完全執政,一年多來欲振乏力,對的事情經常做不對。國民黨新主席產生,但黨內互打仍未停止,國共之間也沒有以往麻吉。國民兩黨,家家有本難念的經,要人個個有自己的盤算。最近,朝野各有二○一八的選舉想像,這種權力心算遊戲,表現在自己人卡自己人,背後各有錯綜複雜的政治謀略。國民黨方面傳言,吳敦義親征高雄,朱立倫備戰台南。民進黨方面,則有賴清德北伐新北傳言。固然,卡位、卡人是一種謀略對決;不過,著眼於國家長治久安、人民福祉,大家可能更需要重視,卡到位的人是否適才適用,此人是否被放置於良性系統,得以淬鍊其未來的治國視界。

二○○○以來,我國民主競爭日益成熟,不同政黨輪替了三次。但就民主效能而言,未必有同樣的成熟度。其中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就是國家層級領導人才斷層,從而內閣的組成也往往等而下之。猶記蔣經國後期,儘管仍是黨國菁英、技術官僚當道,但另一種人才養成的次系統也逐漸成型,例如,台北市長歷練後,出任台灣省主席,然後到中央任職。最「完整」的案例,便是前總統李登輝,他從台北市長、台灣省主席、副總統,因緣際會繼任總統,最後成為民選總統。林洋港則從南投縣長、台北市長、內政部長、台灣省主席,最後出任司法院長。

李前總統與扁馬蔡三位總統相較之下,行政經歷的廣度與深度明顯較優,因此擔任國家最高領導,展佈治國藍圖也較為深思熟慮、謀定而後動,推動政策每能貼近民之所欲。可以說,李前總統是一位「準備好」做總統的總統,這也印證「蔣經國學校」的課程規劃有其道理。可惜,隨著民主深化,縣市長、省主席、中央的政治歷練規劃,被新的選舉計算取代。此後,政黨的king maker,幾乎聚焦在尋找可以勝選的人,相對忽視國家層級領導人才養成的前置作業。除了民意代表,扁擔任一屆台北市長便逐鹿大位;除了黨政要職,馬擔任兩屆台北市長便進總統府。兩者共同之處在於,都缺乏台灣總體作為行政淬鍊的場域,於是治起國來不易盱衡全局,乘主流民意之風鴻圖大展。

李前總統與扁馬蔡三位總統相較之下,行政經歷的廣度與深度明顯較優,因此擔任國家最高領導,展佈治國藍圖也較為深思熟慮、謀定而後動,推動政策每能貼近民之所欲。(資料照,記者廖振輝攝)

至於小英總統,主要經歷是國安會經濟諮詢委員、陸委會主委、不分區立委、行政院副院長,以及二○○八民進黨崩盤後出任黨主席。這樣的政治清單,以行政實務來說,比扁馬更少貼近廣大民意。不知是否因此,包括林全內閣,一年多來小英政府所為,予人「好的動機沒有變成好的政策」的社會觀感。即如一例一休,本意是要促進廣大勞工的保障,但因為缺乏勞動現場的實務經驗,城鄉各業別的習慣差異,立意良善的政策卻淪落到窒礙難行。說實話,這種政治錯誤,一位行政履歷比較完整的政治人物通常可以避免。但這也不應視為小英政府獨有的症狀,而是李前總統之後,各界輕忽國家層級領導人才養成所造成的慢性病。

近來,「儲君」二字,並不討喜。但是,如果從上述的國家層級領導人才培植系統來重新解釋「儲君」,不無其正面意涵。行政實務經驗,堪稱政治的手腳,只有頭(理念)沒有歷練(手腳),很難實踐從政理想。台灣從「精省」到六都格局,當然不能再沿襲過去的老路,但民主時代也應該要有與時俱進的模式,確保治理國政人才輩出,相互之間良性競爭,俾能通盤兼顧國家內外環境,讓台灣走向優質的正常國家。「勝選」與「治國」,兩種條件兼具,方能成為強而有力的領導者,這也是當前人民對小英的期待。未來台灣,假使還是以選舉計算為最高考量,真不知還要折損多少個八年,台灣才能向上提升?更嚴重的是,外敵當前,台灣還有多少個八年?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