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三器新聞對不起齊柏林

◎ 鄧敏宏

自從六月初的週六起,電視傳來齊導演空難離世的消息,在每日的電視新聞當中,關於齊導的報導,夾雜在一堆三器新聞(監視器、行車紀錄器、瀏覽器)當中,說真的,看了讓人非常難過,你不難過嗎?

齊導的紀錄片巨作《看見台灣》,用空拍的視角看見台灣的美善,也看見台灣的醜惡,對自然土地的殘害;片中沒有聲嘶力竭的批判,就只是讓你看見,看見之後思考,思考產生行動,反而深刻,讓人格外感動。

《看見台灣》這部紀錄片說的是「台灣」之外,還有另一個重點「看見」。若不是齊導散盡家財、耗費心力,我們看不到在鳥瞰的視角下,台灣早已山河破敗、危機重重,這是「看見」的力量。

蔡英文總統在紀念展致詞時,感性說到齊導的離開,「台灣失去了一雙神的眼睛」。在我們每日的電視新聞中,我們的媒體能不能扮演「看見」力量的發動者,還是只能看見那些無關痛癢的小事,就好像每天拿著放大鏡盯著自己的肚臍眼,卻看不到早已滿臉污泥、滿身爛瘡。齊導的神之眼,帶我們看見台灣的環境正義。

台灣的現況,用百廢待舉、險象環生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縮短貧富差距、官僚體制革新、教育方式改革、高齡社會來臨,每個議題都需要「看見」的力量,呈現事實,直指核心,這才是新聞媒體的正道。

這是我難過的原因,二○一三年十一月《看見台灣》正式上映,三年半過去了,台灣的環境依舊陷在發展思維的泥淖中,國土保育議題、環境保護運動在每日的日常中進行著,是不斷爭鬥的歷程,沒有媒體的幫助,就沒有「看見」的力量,就算《看見台灣II》、《看見台灣III》上映了,我們的電視媒體,每天餵養觀眾的是街邊交通糾紛、演藝八卦花絮、笨賊妙探追追追等,那麼,手上的那張電影票根,不過就淪為贖罪券罷了。

(作者為宜蘭社區大學「九一八演社」社團講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