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籌組國際醫療航母艦隊

◎ 張武修

雖然第70屆世衛大會預期仍將進行到5月31日,政府原希望爭取觀察員資格受挫,代之以動員我友邦於場內爭取追加議案、公開二對二發言,和友邦代表公開發言支持;我方行動團復以場外雙邊會談與抗議,然而五月世衛大會的旺季,隨著行動團返國,台灣的世衛球季似乎就此落幕。

相當多民眾和醫界先進常納悶,台灣數十年來菁英相當多在醫療界發展,我國實施健保在亞洲甚至世界也屬先進,國內醫學中心、醫院林立,醫療衛生專業兵多將廣素質精良,為何在世衛國際舞台上無法爭光?全部怪罪政治因素?但也有許多無邦交大國支持台灣參與世衛,顯然並非完全是政治因素。

台灣離開聯合國已經46年,在離開26年後,終於1997年由醫界覺醒,開始設法了解世界衛生組織。過去參與世衛的世代已經凋零,新的人脈、運作、議題、策略需要重新開始,但新的參與國際衛生人才在哪裡?而政府跟民間醫療機構也很少專注培養這類國際衛生人才,因此能夠在世界衛生組織一年上千場次專業會議、上百個大大小小跨國醫療衛生計畫,各種醫衛專業活動,和參與全球衛生議題的國際人士進行交涉談判、規劃出長期有策略的合作方案的人才,幾如鳳毛鱗爪。即使台灣有很堅強的醫界可以照護國人健康,但要長期跨到國際上去發揮,經常僅能依賴個人的資源與熱忱,政府卻未建立類似美國USAID、日本JICA、澳洲AUSaid、英國DFID、韓國KOICA、歐盟ECHO等長期進行國際專業協助合作的機構;雖說資源雄厚的國合會也做了農耕隊、貸款的業務,也曾提供邦交國醫療團的經驗,但在國際醫療衛生上卻遲遲無法深入參與,打出國際品牌,甚至整合國內公私立醫療團隊的專長,形成龐大可觀受尊重的國際醫療平台,至為可惜。也因為缺少了有力實質的平台,國內醫療專業只能在國內自我嘉許鼓掌叫好,世界還是聽不到也無緣深切了解我們的實力。例如負責專業推動參與世衛20年的衛福部,迄今連個具規模的專責也沒有,讓人懷疑政府是否只是一年玩一個月,去日內瓦走一趟,回來之後道具丟掉,明年四月再說?

世衛大會是每年國內醫衛省思我們在世界的定位與價值的絕佳機會;過去20年台灣醫界逐漸了解參與國際衛生及有意義有貢獻參與世衛組織的重要;為了明年五月與往後更正面更實質的參與,下一步怎麼做?看看國內幾十家國家級甚至世界級的醫學中心、區域教學醫院,既然都能提供國際頂級的醫療專業,政府應該可以將這些專業軍種集結,培養成國際醫療的航空母艦團隊,能應付並協助解決任何國際疾病疫情、醫藥發展困境;屆時日內瓦將有我艦隊長期停靠提供醫療支援的港口,讓台灣的醫療成為世界重要不能或缺的一環。

(作者為台灣首任衛生署駐日內瓦代表)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