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誰來搶救女作家?

◎ 劉威良

台灣一位年輕女作家自殺了。憂鬱不僅是原因,還有當年被誘姦也是原因。報導都提到,她當年滿級分,考上理想大學,卻因為憂鬱疾病而無法完成學業。身為一位專業的精神科護理人員,也研究動物輔助治療、教育與活動,心想,她的自殺,有沒有可能避免。

一個功課好、文筆好,美麗又纖細的女孩,承載社會的期望也很大,過去被性侵誘姦的陰影,一定重重地壓著她。女作家長期有憂鬱病史,不知她是否清楚,接受治療、服用憂鬱症的藥,副作用可能就是會讓人想自殺。吃憂鬱症的藥會治病,也會更想自殺以及具暴力傾向,有多少人知道?

研究報告中,七人吃抗憂鬱藥,有一人會減緩憂鬱症。但是在兩個人中,就有一人會有想自殺的副作用。尤其是年輕二十五歲以下的患者,副作用經常比年長者還要高。藥可以治病,也可以加重病情。醫生常常為了改善病人症狀,而避重就輕,更有台灣醫生認為研究的對象是西方人,台灣人體質不同,不一定有同樣的結果,這個推論非常荒謬。沒有明確告知藥物副作用的嚴重性,沒有警覺到家人陪伴的必要與強化諮商,或許才是造成自殺身亡的主因。其實在美國的某些抗憂鬱藥物,已有像香菸一樣加註警語。只是台灣一直不明確面對而避談,擔心病人因害怕而停藥,讓患者與家屬都疏於警覺。

筆者有個德國女性友人,她得憂鬱症多年。她很喜歡動物,家中一直有狗狗陪她。她的狗非常親人,是一隻很能跟人互動而溫馴的小母狗。朋友覺得狗狗的陪伴以及和狗狗的互動,讓她可以減少憂鬱。

這個真實故事讓人知道,病患若有動物相伴,確實會有一些責任感。當他孤寂要自殺的時候,還會有一絲現實感,要找救護人員救動物。現代的社會,人與人沒有時間了解、陪伴;相對的,動物一直都有時間陪伴主人,有牠們當人類的同伴,確實減少了自殺的可能性。

(作者為精神科護理師、動物輔助活動研究員,著有《借鏡德國》)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