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共和國》倉田徹/東亞「青年政治」和「本土意識」

2016在香港舉行的關於全球政經脈絡下青年狀況的全球城市圓桌會議。(取自官網)2016在香港舉行的關於全球政經脈絡下青年狀況的全球城市圓桌會議。(取自官網)

倉田 徹/日本立教大學副教授

去年十二月二日,筆者參加了在香港舉行的關於全球政經脈絡下青年狀況的全球城市圓桌會議。來自香港、台北、廣州、東京的專家、經歷港澳政治運動的青年以及香港政府青年政策專家,根據各自的立場介紹了各自地區的青年狀況。[1]

在各地共通的問題是物質價值觀和非物質價值觀的矛盾。在香港,是重視收入較好的工作和住宅等物質價值,還是追求民主、自由等非物質價值將社會一分為二。據各種調查顯示,年輕一代傾向重視非物質價值。

在兩年前的「雨傘運動」中,香港年輕人強調「非物質價值」。我們在說明社會運動發生的原因時,往往將原因歸罪於就業困難、房價昂貴等物質方面的問題,但多數參加運動的香港青年對這種說明表示反感,他們認為,除非尊嚴和公平、公義等價值得到滿足,否則他們也不能滿意。

「雨傘運動」結束後,幾位曾參加運動的青年於立法會選舉當選成為議員,但中央政府和香港政府認為,他們就任時的宣誓做法不妥,以構成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侮辱為名,欲剝奪其議員資格。政府以阻止香港獨立為由,說明該做法具有合理性。但試圖以干預司法的方法排斥通過民主選舉被選出議員的行徑,顯示政府沒有意願去滿足青年對「非物質價值」的要求。

對家鄉的關愛,即「本土意識」,亦是「非物質價值」之一。台灣人要在「麵包和愛情」之間做出抉擇,即是重視給麵包(經濟利益)的中國,還是選擇自己的土地,即對台灣的愛情。與在大陸出生,和大陸具有深厚的關係,或接受中華民國愛國教育的上一代不同,台灣青年當中被稱為「天然獨」的,自然認為台灣不是中國一部分的年輕人在增加。同樣,在香港年輕一代和大陸的親戚關係淡薄,對大陸的感情比上一代變得疏遠。

此次會議的大部分內容以粵語進行。筆者雖為此次會議準備了普通話原稿,但開場白和問答用粵語發言時,意外得到與會者的鼓掌喝彩。他們超乎我想像的熱烈反應,雖有點讓筆者害羞,但同時亦感覺到香港人對粵語的強烈自豪和感情。

粵語是香港的公用語言,但在學術界,以推動國際化為由,要求學者在國際性學術雜誌上刊載英語論文的壓力越來越大。用母語出版書籍,為香港本地人傳授知識的工作在大學內受到的評價不高。同時,為加強和大陸的關係,普通話越來越被重視。

粵語被看作是方言,往往被看成沒有用處的語言。二○一五年香港電影金像獎由《十年》折桂,該片通過一個不會普通話的出租車司機的苦境,描寫粵語使用範圍縮小,甚至被禁用的未來香港。雖筆者不認為這樣的情形會成為現實,但可以看出說粵語的香港人對未來的不安情緒。中央政府雖表面上對香港人的「本土意識」給予正面評價,但同時也要求香港人「人心回歸」到中國,試圖將香港人統合在一元統治下。而《十年》的獲獎在中國完全沒有被報導。

中國做為集權國家,綜合國力越來越強大,其影響亦正在波及到周邊地區。但是,集權統治往往缺乏包容多元的非物質價值和多樣的「本土意識」的柔性。面對著中國的崛起,日本做為民主主義國家,應該更加重視多元的價值觀。這樣可以為亞洲年輕人提供兩種發展模式的選擇:中國的強力、快速發展和日本的包容、成熟。

做為尊重多元性的國民,筆者認為應該有更多日本人學習粵語。當然,可以和十三億人對話的普通話具有很大魅力,但學會粵語可以和七百萬香港人、幾千萬廣東人及華僑融洽交談。

[1] https://www.eduhk.hk/ahks/view.php?secid=50199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自由共和國》強力徵稿

《自由共和國》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職業、通訊地址及戶籍地址(包括區里鄰)、夜間聯絡電話、銀行帳號(註明分行行名)及E-mail帳號。

刊出後次月,稿費將直接匯入作者銀行帳戶,並以E-mail通知。
文長1200字以內為宜,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請自留底稿,不退稿;若不用,恕不另行通知;請勿一稿多投。

《自由共和國》所刊文章、漫畫,將於 「自由電子報」選用,不另外奉酬。
Email:republic@libertytimes.com.tw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