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點亮台灣 莫學舊黨國

陸委會的最新民調顯示:民眾認知中國政府對我政府的態度,「不友善」比率(六八.九%)高於「友善」(一八.五%);另在對我人民態度上,民眾認為「不友善」比率(四九.五%)亦高於「友善」(三五.八%)。事實上,中國對台灣不僅是不友善,甚至擺明是敵意十足了。戰機、航母繞行台灣,既是新一輪的武統示威,也是川普當選以來,亞太地緣政治變化的徵兆。台灣不是棋子,但選擇戰略盟友,維護自己的國家利益,乃是必要之舉,選邊站也不能選企圖併吞我國主權者。

日前參加台商春節活動,蔡英文總統仍強調對中國「很願意抱持最大的善意」。政府對中國的稱呼,也依然是曖昧的「大陸」。這樣的政策基調,固然是著眼於台海和平,但與民意感受實有一段距離,更有違太陽花運動楬櫫的「天然獨」趨勢。國際政治,十分現實。面對中國咄咄逼人,我政府自然不宜躁進,但「兩岸互動新模式」,也絕不可能基於北京的前提條件,或明或暗地吞下「同屬一中」。馬政府敗於人民的力量說明,台灣的民選政府不能越俎代庖,國家前途的最終選擇權必須保留在人民手上。
日前參加台商春節活動,蔡英文總統仍強調對中國「很願意抱持最大的善意」。(記者簡榮豐攝)

以往,北京對台統戰總是空喊,「寄希望於台灣人民」,而隨著民主運作的深化,台灣人民的意向愈來愈清楚:自成一國而非同屬一中。於是,從二○○五的連胡會,到二○一六馬英九執政結束,北京企圖透過國共平台,將統一意志經由國民黨灌輸台灣人民。而馬英九總路線失敗收場,證明利用外來政黨併吞台灣的路走不通。如今,北京或許另有盤算,期望即使本土政黨執政,也能迫其走上遠獨近統的修正路線。果真如此,國、民兩個主要政黨,不論如何輪替,北京都可高枕無憂。

「維持現狀論述」,客觀上或許比較安全,不過,它的曖昧性存有不小風險。照理說,較少凸顯台灣主權獨立現狀,反而較多表示中華民國論述,「維持現狀論述」理應可以獲得北京默許。不過,北京依舊耀武揚威持續施壓,目的無非是要完全執政實質疏離台獨黨綱。老實說,包括日前的內閣局部改組,外交海陸主事者文風不動,其所烘托的對中態度謙卑謙卑再謙卑,恐怕才是遭到本土社團質疑的主因。據台商透露蔡總統私下表示,下半年是「新政策」宣示的好時機。「新」在哪裡,吾人且拭目以待。

講到這裡,不得不提及一件攸關政府兩岸政策的政治信任問題。一月底,諾貝爾獎得主、前中研院長李遠哲接受媒體專訪時透露,當年自己挺扁遭人恐嚇「殺光他們一家人」,而威脅他的人就是現任海基會董事長田弘茂。此一傳聞公諸於世,雖然當事人聲明「當時絕無言語恐嚇的事情」,但兩岸談判重要代表涉及此一公案,蔡總統似乎迄未做出公開表示,李遠哲所指控彷彿成了自言自語。吾人只能想像,假使李院長指控屬實,則外交海陸的人事布局,更無法取信於支持民進黨完全執政的選民;蔡總統若置之不理,亦難免令台派有識之士背脊為之一涼。

半年多來的實務操作,包括「執政決策協調會議」,完全執政似已為行政權的完全執政,民進黨主導的國會則淪為跑龍套。在野少數時期,民進黨立委驍勇善戰,為人民把關。現有絕對優勢,卻對重大爭議與關鍵人事使不上力,民進黨掌控國會為何而戰、為誰而戰?政府缺乏有感政績,民進黨立委開始為競選焦慮,除了怪罪老藍男,更應反思自己與選民的關係。民進黨曾經執政,國會朝大野小則是初體驗,選民寄望不言可喻。如果未能把握上次執政沒有的機會,善盡為民喉舌職責以督促執政團隊,將來民心見棄要再挽回施政改革的大好良機,恐怕不易。民主,以民為主,與民同好惡;點亮台灣,莫學舊黨國。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