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一顆蘋果如何救美、中、台?

美中貿易摩擦迅速升溫,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日前在「世界經濟論壇」發表演說,聲稱力挺全球化,反對貿易保護主義,企圖營造中國擁抱自由貿易的假象。美國總統川普則在就職演說重彈保護主義戰歌,指控「數十年來,我們讓別的國家富有,但我們自己的財富、力量和信心卻逐漸消失。一個接著一個,工廠關閉離開美國,完全未顧及到數百萬計的美國工人。」因此,他將遵守兩條簡單原則︰「買美國商品、雇用美國勞工」。雙方對壘情勢並未緩和,美中貿易戰幾乎一觸即發。

美中一旦爆發貿易戰,誠如習近平所言,不會有贏家。不過,若比較雙方的經濟條件與實力,中國受創之劇必定遠大於美國。美國是高所得的先進經濟體,產業擁有創新、研發與技術領先的優勢;相對的中國儘管歷經三十多年的快速成長,仍屬開發中國家,縱使以十三億人口之眾,整體經濟規模仍無法與三億多人口的美國相提並論。尤其,中國產業以勞力密集、傳統能源、超限開發型態為主,近年雖試圖向綠能、網路與自動化轉型,但仍處起步階段,成效有限,經濟的核心仍是生產與代工型態。兩者一旦相互進行懲罰報復,美國可以製造業回流代替,即便有些產業本土勞動成本太高,亦可將外包訂單轉移到東協、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等新興經濟體,不虞無法滿足企業降低成本的需求。這些奮起的新興市場擁有充沛的勞力,恰好充當美國貿易戰的自然同盟軍。反觀中國,固然有部分電商、社群網站、行動支付、OTT、遊戲產業,藉市場龐大與獨佔之利形成少數產業巨獸,狀似騰雲駕霧,站在雲端,風風光光,其實腳底並不踏實,只是藉市場投機資金挹注、炮製的網路泡沫,無法成為中國經濟的支柱。加上中國經濟近年每況愈下,債務、房地產泡沫,產能過剩、資金大量外流,一旦製造業在貿易戰中遭到重創,無異雪上加霜,引發中國經濟的崩解。

其實,中國產業的強項在低成本的製造業,創新轉型仍未到位,此番美中貿易大戰拚搏的焦點卻在製造業,對中國尤其不利。川普在選舉時就已吹起宣戰的號角,當選後更展開實際行動,在推動製造業回流上,一手宣稱將營所稅由三十五%降至十五%,另一手則放話將海外生產輸回美國的商品課徵三十五%邊境稅,胡蘿蔔與棒子齊施,果然發揮強大效果。通用、福特、豐田、現代等大汽車廠有些取消墨西哥投資計畫,有些強調擴大投資美國,雖然看似針對墨西哥,其實是殺雞儆猴,主要對象係其貿易逆差最大的中國,因此中國阿里巴巴集團創辦人馬雲也急急赴美向川普輸誠。

不過,中國台商在美中貿易戰中更可能成為夾心餅乾,陷入兩面不是人的尷尬處境。以鴻海為例,它是蘋果最大組裝廠,僱用一百萬以上的勞工,現階段對中國創造就業與出口的貢獻,是無可取代的,因此中國內部才會出現不要讓鴻海跑掉的呼聲。然而,川普欲達成製造回流美國的指標性企業便是蘋果,只要蘋果願意回到美國生產,川普平衡美中貿易逆差,任內創造兩千多萬個工作機會的目標就向前邁出一大步,所以能否成功導引蘋果回流,成為川普美國製造政策的試金石。有人戲稱去年是一顆蘋果救台灣,也救了中國,川普顯然了解箇中奧妙,因此也要爭取一顆蘋果救美國。而鴻海便在此敏感情境中,宣布分別在兩國擴大投資,且據稱,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更因避免中國不悅而缺席川普就職典禮,顯見中國台商的動輒得咎。

易言之,以鴻海的產業實力,在美中摩擦中猶戰戰兢兢,不敢稍有差池,得罪任何一方,其他中國台商處境之艱難可以想像。然而,危機常是轉機之起點。台商若拿捏不當,固然會遭到兩面夾擊,但這也反映出台商是雙方都必須極力爭取的關鍵角色。因此,中國台商如何利用自身的優勢,避開美中對撞的衝擊,建立美中皆不能摧折的夥伴關係,加上政府也應提供政策指引的助力,甚至吸引台商回流,則看似一場大災難反可化為台灣經濟的大轉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