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論文升等評鑑機制 把大學教授的價值單一化了

◎ 陳海源

膚淺、量化論文點數的升等評鑑機制,把大學教授的價值單一化了!

近來爆發的學者論文抄襲、造假事件,我們不否認論文在學術上有崇高地位,畢竟研究在於從社會中去發現與解決問題,大學本來就是為社會注入創新與活力,讓社會能夠持續向前發展的場域,所以本來就必須仰賴學者為國家做研究。但是,過於看重論文點數,點數累積到一定程度才能升等的現象,是一種非常膚淺且畸形的評鑑機制。

二○一一年十月二十八日,時任世新大學校長的賴鼎銘先生,在「新世代的大學定位與價值」國際研討會上感嘆,世新大學在過去八年中,有十六位教授罹患癌症或心肌梗塞等重大疾病,其中有八位因此過世。學術界壓力過大,過勞死的案例常常層出不窮,已經不是什麼稀奇的事。

我自己在大學時代,曾受過幾位老師的熱心幫助,深深體會到,人生中總會有幾位讓人非常尊敬的老師,不是因為他們耀眼的學經歷,而是這位老師曾經用心在你的生命中,留下深刻的付出。台灣因為極端升學主義掛帥,所以學生到了大三或大四,也是很多人開始為自己人生做第一次重大決定的時候。二十幾年來,他們幾乎從來沒做過任何重大抉擇,現在突然要去思考、決定未來的方向,這對他們是很大的壓力,常有著高度的焦慮跟困惑。這時候除了家人,是他們最需要身旁老師啟發、幫助、帶領、付出、陪伴的時候。

教育是良心事業,許多大學老師們私底下為學生做的許多事情,並沒有完全被算在升等評鑑機制裡。像是指導學生接寫科技部的計畫,還有其他好多事情。國家應該要落實更多元的升等評鑑機制,而不是量化論文點數。重要的東西是不能被量化的,許多更重要的東西,更是不能被忽視的。大學教授的價值,不是只有做研究而已,他們還有更重大的使命,那就是傳道、授業、解惑,教導學生做人處事的學問,培養出優秀的下一代,用專業回饋社會,成為有使命感的年輕人。膚淺的升等評鑑機制,把大學老師們的價值給單一化了!事實上,他們是可以更偉大的,他們是可以為學生們付出更多的,他們是可以贏得更多學生尊敬的。

(作者就讀台北市立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