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正反一起學習理性對話

◎ 許普堯

「同婚」議題猶如排山倒海巨浪襲向台灣社會,一時之間,吵得沸沸揚揚的婚姻平權法案,分別匯聚成兩股激烈對立的聲音:「愛、多元、平等及反歧視」以及「家庭倫理、教條及信仰」,正是這些冠冕堂皇的理想,使得相互對立的氛圍瀰漫在整個社會。

根據台灣智庫十一月民調,推動婚姻平權民法修正案有四十七.八%的民眾支持、四十一.七%不支持,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廿至廿九歲年輕人有高達七十一.二%的支持率,且每增加十歲、支持率平均下降十%。身為一個大學生,筆者期待同性婚姻制度可以帶給周遭同志朋友完整健全的保障,真正落實婚姻平權理念;另一方面,也看見身邊長輩、親戚們對於「同性婚姻」這個他們相對不熟悉的概念,或多或少感到憂慮。

支持同婚與否,這是價值的選擇,並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在民主社會中每個人都可以藉由各式各樣的管道表達意見、捍衛自己所相信的價值,前提是對話必須建立在寬闊的胸襟、理性的言詞上,筆者常見到臉書、新聞的網友留言充斥謾罵、扭曲的言論訊息,曾看過反同婚者譴責同婚行為是「違反人倫」、「有病」等汙名化、貼標籤的行為;當然,也看過支持同婚者抨擊反對者的宗教信仰,更別說雙方在街頭正面交鋒的場景了。偏激且壁壘分明的言詞,看似多元的言論空間,其實更像很多個「一元」。

在台灣,人人皆有信仰、思想及言論自由,沒有誰能強加某種教條、戒律或價值觀在另一個人身上,這是憲法所賦予的權利。民主社會若要推動一項革新,就必須達成一定的共識、累積一定的民意基礎,對一個議題有著不同的聲音,這是民主社會的必然,也是各界亟待完成的挑戰,唯有透過充分溝通、對話,多在乎一些論證、少一些歧視及辱罵,不同的聲音才能激盪出台灣社會所需要的答案。(作者為世新大學新聞學系學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