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聰明人:問題在經濟

國民黨在一黨獨大統治時期,創造了許多神話藉以維繫政權,其中一個深植人心的說法是:國民黨比較會拚經濟;二○○八年國民黨就是以「六三三」的美麗願景,吸引了不少選民投下他們的選擇,希望國政回到福國利民的主調上,為大家創造更好的生活。但是八年下來,國民黨拚的似乎只是自己的經濟,廣大的受薪階級收入停留在十六年前的水準,企業界的獲利能力多數趨於困難,由於對前景不抱樂觀,投資意願更是盪到谷底。

今年初的總統大選,如何振興經濟,因此成為輿論與民意對於幾組候選人的重要考題。當選的蔡英文團隊當時也花了不少精力向選民訴求其「五大創新產業」的治國藍圖,表明自己有能力帶領國家尋找出路走出困境。農曆春節過後,民進黨競選幹部為蔡準總統規劃了一系列的產業之旅,由其親自到各行各業去聆聽、了解、鼓舞,一時間,社會氣氛充滿著對於新政府、新台灣的期待,蔡女士的個人民調支持度也節節攀升、大家有信心得不得了。

顯然,為全民拚經濟,是這任政府非常重要的使命之一。誰都知道,經濟問題的處理沒有特效藥,需要有短中長期的規劃,踏實地逐一推動,甚少存在可以取巧的空間;但是經濟經常也是信心問題,這時主政者的專注程度,給大眾投遞了什麼樣的訊號,指出了什麼方向,就成了相當關鍵的領導學,而人民對優秀領袖的判定,也取決於此。

最近,行政院財經相關部會與工業總會進行對話,林全院長希望企業重新回到基本工資協商會議,許勝雄理事長則提出了「二○一六產業白皮書」,呼籲新政府全力改善五缺六失的問題,優先改善投資環境。一方重視分配,一方強調發展,而競爭力是由勞資共同創造的,台灣的雙贏之策是什麼?這道題,誰認真面對,誰提出方法,誰才是一個有本事超越前朝的國家經營團隊。

台灣公民可以不要用一百天來評斷新政府,但是可以翻開主政者過去一百天的行程紀錄,檢視政府領導人這些時間都在忙些什麼?治國是否得法?其中,到各產業界去同步實地關懷資方的公司願景與勞方的工作環境,恐怕是少到了屈指可數的地步,有的只是窮於應付兩方的各自抗議,於是今說東、明說西,如果不好用無頭蒼蠅形容,至少施政話語權盡失是個事實。

主政者親自到不同業別去探訪,不必多言,關鍵是行動,其態度是把讀到的資料與實際深入基層的實作相互印證,才不會重蹈許多政治人物,總是拿人民的生活作實驗,一樣無知且殘忍。有些公民意識成熟的先進國家,喜歡把政治人物列在三教九流社會階層中的第九流,藉以嘲諷政客無須分擔任何風險,薪餉照領,最多厚著臉皮下台,從來不用為其任內的錯誤決策付出代價,即是這個道理。

有了正確的方向,接著需要扎實的產業調查數據做為決策支撐。現代政府,因應日趨複雜多元的政經環境變化,多將政策研究委外給智庫與學術單位,並無可厚非,但是政府必須在觀念與做法上,走出長期以來備受詬病的資源分派者,或豢養學閥姿態,轉型為真正從決策需求、國民有利的角度,去審慎比案。甚至不如乾脆就將田野調查的基礎研究發包給智庫單位去代勞,絕不是把學者當作御用工具,只在製作文宣、包裝政策,去討好上位者。

ECFA的前例就是一個很好的教材,當時不是總統得到了什麼數據,而是想當然耳的政經發想,於是由經濟部、國發會全速執行,這支箭射出去後,政府再以巨額經費委託中經院提出研究報告,然結果不夠好看,經濟部又再進行「專業調整」,一定要畫得接近靶心才好。這件事浩浩蕩蕩炒了八年,現在還有人把它當回事嗎?然八年虛擲,撫今追昔,政客誤國,人民豈會無感,新政府自須為鑑。

聰明人都知道:問題在經濟,不要說勞資協商更具籌碼,唯有經濟獨立,政治才能自主,這是台灣的生存命脈,非確保不可。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