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林濁水觀點》賴清德參加初選的正當性問題

賴清德登記參選,在民意支持、自由主義原則以及法律制度的支持面向上,正當性都沒有問題,都不是總統及其人馬依據前民主的傳統正當性可以加以推翻的,至於當領袖,正當性的另一種來源,「魅力」,賴清德雖然並不特別出色,但是到底也不遜色於蔡總統。然而,對賴清德來說,這樣就夠了嗎?除了正當性之外,他到底還有什麼更積極,更可以地激起民眾熱情的元素?

林濁水

一、正當性的角力:民主正當性VS.前民主的傳統正當性

總統和她的人馬強烈譴責賴清徳登記參選,認為他的登記亳無正當性。 這質疑的理由是那麼激烈,很值得探討。

民主社會,有兩個非常重要的兩個正當性的來源:一個是符不符合法律制度的規定;另一個是,得不得到多數民眾的支持。

從這兩個角度來看,賴淸德登記參選並沒有正當性的問題;相反的,反對他登記的理由,比如說,他改變了在去年1124前公開的支持蔡英文連任,現在憑什麼改變立場,以及民進黨應該採取現任優先不宜進行初選等等,依民主精神都站不住腳。無論如何,依據民主社會人人在參政上都擁有公平的選舉或參選的權利,不可任意加以剝奪的原則,總統所強調的現任優先,剝奪非現任的被選舉權的立場,在民主社會沒有正當性,它的正當性只有在上下階序有別、長幼有差,身份固著化的前民主社會才有。換句話說,現任優先的主張依據的是前民主時代的傳統正當性,而不是民主的正當性。

令人吃驚的是,今天台灣民主推手民進黨,在討論總統提名制度時,居然出現了正當性的角力:民主正當性VS.前民主的傳統正當性。真是難以置信。

二、總統發動正當性之爭,結果受挫

長期以來,不論是互比式民調或對比式民調,賴清德的民眾支持度都優於蔡總統。例如2月20日《蘋果日報》的民調,互比式民調:賴38.66%,蔡17.6%,賴領先21.0%;和朱立倫比:蔡33.6%,朱50.2%,蔡落後16.6%;賴39.4%,朱43.8%,賴只落後4.4%。

今天台灣民主推手民進黨,在討論總統提名制度時,居然出現了正當性的角力。(本報資料照)

318賴清德登記後,總統和她的人馬對賴參選的正當性發動猛烈的攻擊,但是賴清德的支持度不但沒有下降反而上升。到了4月15日依蘋果的民調,賴的支持,在蔡賴兩人的互比式民調,雖然只上升了微不足道的0.3%,在互比式民調中和朱立倫比時,賴從39.4%大幅上升到44.9%,增加了5.5%,從落後翻轉成微幅領先。可見總統和她的人馬發動的正當性之爭,總統失敗了。換句話說,等於賴淸徳參選的正當性反而在獲得更多民意支持下又上升了。

三、自由主義的精義是人可以改過遷善,不應頑固不變甚至執惡不變

依民主原則,人的身份固然不應被固著化,依自由主義,思想、信念自由的精神,也不應該限制任何人改變他的政治信念的自由。就是依這原則,國會才被定義為辯論說話的地方,才規定言論免責權,讓議員可以在辯論中互相影響,並在重大的情勢變化或個人信念改變時,不再僵守過去承諾的教條,採取其確信為對國家、社會更加有利的立場或主張,最後共同形塑國民的共同意志,成為國家的典章政策。為了達到這目的,如今西歐各國才幾近清一色的排除或至少嚴格限制國會議員的罷免制度。

同樣的道理,當倍受陳水扁栽培重用並因此建立了日後成為總統不可或缺條件的蔡英文,在2008民進黨大選大敗後撤回對陳水扁的忠誠並進一步逼他退黨,才不只反對的聲音稀薄,反而得到黨內外一面倒地支持。這樣,在當年當她依自由主義的價值觀改變個人對陳水扁私人性的效忠後,獲得民眾一面倒的支持,使她推翻自己過去挺扁立場時具備了十足的正當性。

然而無論如何,立場和態度的一貫卻仍然是在自由和民主之外民眾另一個非常在意的價值,於是政治人物一旦改變立場,就面臨了必須向民眾交代清楚轉變立場的理由,讓民眾評價到底站不站得住腳。如今看來,2008這一關,蔡主席順過了;現在從蘋果兩次民調比較起來,賴淸德也算是過關。

四、初選並反而提升了民眾對民進黨領袖的正面評價,而不是傷害

雖然過去民進黨一直認為民進黨的初選制度優於國民黨,所以辦初選對民進黨有利;但是總統和他的人馬,推翻民進黨的民主傳統說,民進黨只要進行初選,必然互相攻擊,而兩敗俱傷,並此追加了賴清德的登記參選不正當的理由。雙方各持己見,對這一個爭議,蘋果的民調,提供了一個初步的結論。那就是在賴淸德支持度拉升的同時,蔡英文的支持度也同步上升,和朱立倫的差距拉近了,雖然並沒有像賴清德一樣從落後翻轉成勝出,但是差距到底從16.6%拉近到剩下11.1%。 可見初選有害民進黨的説法站不住腳,或者初選至少是害處小於好處。這當然不是說既然如此,初選的行為可以肆無忌憚;相反的,雙方肯定得避免進一步擦槍走火。

立場和態度的一貫卻仍然是在自由和民主之外民眾另一個非常在意的價值,於是政治人物一旦改變立場,就面臨了必須向民眾交代清楚轉變立場的理由,讓民眾評價到底站不站得住腳。(本報資料照)

五、蔡英文被趁了什麼機,佔了什麼便宜?

總統人馬批評賴淸德登記參選,是一個趁機佔便宜的突襲行為。其中最嚴厲的說法是,賴清德趁的「機」是國家的危機。故事是賴在今年年初就知道中國會在3月總統出國訪問時對台灣發動軍事威懾,造成國家安全重大危機,所以賴清德利用總統必須處理這重大危機沒有辦法和賴清德進行公平競爭的時機登記參選,然後中共果然在3月31日如賴預期,派出兩架中共戰機殲11飛越「海峽中線」。

這故事把賴清德的陰謀說得非常驚悚。但是故事未免出於想像力太過豐富。首先,假如民進黨中央黨部把初選登記規劃在6月或者在1月,只要避開總統出訪時間,賴清德的陰謀豈不是就徹底破功?所以這個故事豈不是要有一個不可或缺的一環,那就是初選登記日期是卓榮泰和賴清德預先就串通好的,假如不是,那故事豈不是又變成蔡英文和卓榮泰串通好要陷賴淸德於不義?無論如何,這兩個故事都太匪夷所思了。

其次,中國對台灣的軍事威懾行動,在馬英九時代就隨著中美對峙、南海緊張升高並和中國航母正式服役,力度就一年年強化,頻率一月月升高了,依這趨勢走下去,是不是肯定會造成將來任一個政黨在現任總統追求連任時,都必須停辦黨內初選?

第三,飛機飛越中線行為的確非常惡劣,但是造成的台灣的國家的危機會有多重大?事實上,331事件距離軍事衝突,尤其戰爭仍然非常遙遠,甚至在一個國家可以採取的威懾行動中都算非常非常小兒科的。因為國家可以用的更强的威懾手段還多的是,例如,飛彈掠過台灣,飛機飛越本島領空,飛彈射到玉山,乃至發動小規模軍事衝突、奪取外島—在南海這簡直已經是稀鬆平常了—當然還有正經的全面大規模登陸⋯⋯,因此,如果把3月31事件當成天崩地烈,那麼當中國再加大力度時台灣怎麼辦?所以,故事雖盡力要說得驚悚無比,但是對主張維護台灣主權獨立立場認真探討而了解台灣國家安全處境的人看來,卻不免大感故事太出於媽寶心態了。

另外,中國一旦採取對台灣的威懾行動,依慣例都有鞏固民眾對總統領導權的效果,因此,中國威懾台灣雖對台灣國不利,卻肯定也對國內挑戰總統的人不利,這一點包括賴清德在內相當多數的民眾肯定都了解,因此提出這種說法的人簡直是認為賴清德是超級大笨蛋,專做損國又害己的事;還有,由於這說法似乎並不是站在蔡英文角利益出發,而是從國家利益出發,因此主張的人與其說是國王人馬,不如說是因為過分媽寶以致於搞不清楚狀況,而想入非非了。

無論如何,初選最適合的時間就是大選前的一年左右,所以訂在二、三月的初選,早就是2008以來的慣例了,時間的選擇扯不上什麼稀奇古怪的陰謀。

3月31日,中共派出兩架中共戰機殲11飛越「海峽中線」。(AFP)

六、趁機的另一些解釋

一個比賴清德趁國家危機,不那麼驚悚的說法是把趁機的「機」解釋成蔡英文的危機。故事眾所皆知,總統民調落後賴清德有一段距離,如果要趕上必須花費相當時間,所以賴清德故意一直宣稱自已不選,一方面讓總統認為不必防備;另一方面讓黨主席認定初選只有一個人登記,初選的時間可以安排得比過去都短,縮短到只要一個月就夠了,等到初選程序底定,陰謀家賴清德才來個令蔡英文措手不及的「突襲登記」,讓蔡英文沒有辦法擁有足夠提高自己支持度的時間,是「在她胸口插上一刀」。由於在中執會討論中,卓榮泰也說初選程序安排的時間的確太短,不延後的確不行,這就更被當成果然有陰謀的證據。

然而這一次初選從3月18日開始登記到4月17日結束,民調時間真的不夠嗎?真的比過去大幅縮水嗎?

回顧過去,2007年總統初選時程是,3月5日開始登記,5月28日結束民調,時間的確長得多,但是那是因為當年初選並不只是辦民調而已,還多了一個黨員投票的過程,花的時間自然短不了;等到2008年,只有民調,沒有了黨員投票,時間便大幅縮短了,變成3月21開始登記,4月29結束民調,時間雖比這次長,但是也不過多了一個星期多。2012年一個月初選時間既然足夠,這次說完全不夠,非要把時間一拉就拉成兩個半月,所謂民調前協商,理由很勉強,事實上,這次造成時間不夠的原因是因為總統堅持現任優先原則,以致於沒辦法像2008年一開始就進入辯論、民調方式等的程序協商而造成的。

通常選舉,不管是初選大選,現任者都擁有執政帶來的絕對優勢,像美國,半世紀以來,總統黨內初選,現任的就從來沒有落敗的記錄。在現任優勢之下,既然不管時間縮短拉長,現任者都可以輕鬆過關,那麼希望儘快結束初選在現任者來說肯定是人之常情,而挑戰者的常情則拉長可以衝刺的時間;不料台灣現在卻走到完全相反的方向了。只是强勢的現任優勢通則既然一直走到現在都對總統沒有發揮正能量,反而讓總統別開生面的強調她面臨的是現任劣勢—執政包袱,那麼拉長時間會有多大翻盤作用?

假如當前,賴清德登記參選是趁總統民調落後之危,所以沒有正當性,那麼,豈不是一定要等總統民意支持度領先,任何人要登記才不算突襲趁人之危,才有正當性?真是奇異的道理。

假如當前,賴清德登記參選是趁總統民調落後之危,所以沒有正當性,那麼,豈不是一定要等總統民意支持度領先,任何人要登記才不算突襲趁人之危,才有正當性?(本報資料照)

七、既然318登記早有預告,怎會是「突襲」?

所謂的突襲,就是守密到底事先絲毫不漏聲色的意思。現在回顧起來並不是這樣。 賴清德在去年1124前的確不只一次說過支持蔡英文連任,至於他的登記初選,雖然大家都覺得突然,但是回顧起來,軌跡卻還算清楚。今年2月,賴清德被追問3次是否這次總統大選「不缺席」,以及要不要為爭取連任的蔡英文站台,賴清德都沒有肯定答覆,但是一再強調「316立委補選之後再來討論」,最後他果然在316後兩天登記參加初選。這樣看來,賴清德支持蔡英文的初衷動搖是在1124民進黨大敗之後,由於他並沒有隱瞞他的動搖,所以預告要依316選舉情況再做決定,等到票投出來,全台灣民進黨得票率最高的麻豆選區,從76%比19%%大蠃57%,淪落變成47%比43.3%只贏2.7%,他嚇壞了,於是決定參選嘗試力挽狂瀾。

由於言語之間,轉變的軌跡相當明顯,也發一再發出了可能生變的預告,因此說318的登記用「突襲」描述,明顯不符合事實。

八、賴清德登記參選符合民主正當性和自由主義原則就夠了嗎?

最後,賴清德登記參選,在民意支持、自由主義原則以及法律制度的支持面向上,正當性都沒有問題,都不是總統及其人馬依據前民主的傳統正當性可以加以推翻的,至於當領袖,正當性的另一種來源,「魅力」,賴清德雖然並不特別出色,但是到底也不遜色於蔡總統。然而,對賴清德來說,這樣就夠了嗎?除了正當性之外,他到底還有什麼更積極,更可以地激起民眾熱情的元素?既然現在進行的是初選的階段,那麼他憑什麼告訴民進黨的支持者,他大選獲勝機會大到民眾肯定會熱情支持?依目前民調,豈不是雖然蔡跟柯、朱比尤其是跟韓比起來都大幅落後,但是賴和他們比,到底也未能拔得頭籌,那麼賴清德非要自己選的意義在那裡?為什麼就不能退選讓當總統的她更有面子?無論如何,交代這一點是他的政治義務,否則正當性雖然立於不敗之地,但是恐怕仍不足以激發民眾支持的熱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