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偶然言中》危機即轉機:總統初選才是團結綠營內部的強心針

既然綠營的初選態勢已經無可避免,蔡英文、賴清德、乃至於綠營上下,不妨將其當做內部整合和重整論述的契機。讓原本水火不容卻又得雞兔同籠勉強共處的兩類綠色選民,有了公平競爭的機會,最後無論初選由哪一方的代表出線,另一方都無話可說,反而有利於在大選階段更加精誠團結。

宋文笛

民進黨2020總統提名的初選程序因前行政院長賴清德宣布參選,由形式走向實質。綠營過半立委以及重量級政治人物迅速公開宣布支持現任總統蔡英文連任,同時表示憂心綠營的初選過程無可避免地將會留下傷痕,不利於團結,寧願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美國的他山之石

反對初選者可以舉美國總統競選經驗為例。從最近一次的 2016年總統大選來看,美國民主黨的希拉蕊和桑德斯 (Bernie Sanders)之間舉辦漫長的初選,從2015年中雙雙宣布參選開始,一路戰到2016年夏季的民主黨全國黨代表大會(DNC),在提名總統候選人的大會上甚至出現落敗的桑德斯支持者公開離席的畫面。在大選階段,桑德斯死忠粉(Bernie Bros)疑似按照事先「你若不提名桑德斯,我們就讓大家一起完蛋」(Bernie or Bust)的承諾,放棄投票或是改投抗議票與小黨候選人,最後成功讓希拉蕊以細微差距敗給共和黨的對手川普。

如今美國進入2020總統大選競選週期,民主黨參加初選踴躍,報名者已經有接近20人之譜,讓民主黨支持者擔心會再度出現漫長的初選,使川普有機會見縫插針,最後於民主黨的大選選情不利。

賴清德的宣布參選,將使民進黨2020總統提名的初選程序由形式走向實質。(本報資料照)

台灣的正面例子

然而,初選不一定就是壞事。1994年台北市長選舉的綠營黨內初選,陳水扁在第一輪以些微差距勝出,第二名的謝長廷隨即宣布退出第二輪選舉,並且主動擔任陳的競選總幹事,強化團結,最後成功整合派系,陳以「快樂希望」主調競選,歷史性的攻下綠營史上的首席直轄市長。

於1996年總統大選之前,綠營同樣舉辦了初選,期間四大候選人包括立場南轅北轍的獨派精神領袖的彭明敏以及大膽西進派代表的許信良等人,皆能維持君子之爭的風度。期間的思想碰撞,催生了日後成為綠營共識的《台灣前途決議文》的先聲,以及「中國政策大辯論」的「強本西進」等綠營新的兩岸平台,為2000年綠營走向執政,立下了思想底蘊。由此可見,初選並不必然會帶來分裂,相對的若是運行得當,反而能夠促進派系整合,以及政策平台(platform)的新思維。

綠營長年的內在矛盾與「勁敵團隊」(team of rivals)

回到當前局勢來看,綠營的選民結構一向是互相矛盾的兩大團體的結合體。一是原生台灣民族主義的深綠,社會政策方面偏保守,在國族意識上的排他性強。二是廣義的進步主義選民,社會政策偏好比較開明,深受歐美所謂「社會正義鬥士」(social justice warrior)影響,在國族構成上可以有更大的包容性。

這兩種群體在絕大多數社會都應該是在政治光譜的兩邊,只是在台灣卻聚集在綠營裡面,尷尬地共存:

在社會政策方面,舉同婚合法化議題為例,蔡英文政府雖然相對支持同婚合法化,但是受制於「最大公約數」和保守派綠營選民,綠營在立法過程中無法祭出黨紀強推

在兩岸政策方面,蔡守著「中華民國台灣」的定位,雖然她的立場和似乎賴清德似乎只是五十步和百步的差別,然而蔡依然飽受深綠批評,被認為兩岸政策過於溫和。

在黨際合作方面,2018年縣市長選舉白綠合作議題上,同樣的,做為時任黨主席的蔡英文似乎偏向和代表白色力量的柯文哲合作,然而深綠認為柯在兩岸政策的大是大非問題上有著機會主義傾向,最後雙方合作破局,雖然弱化柯文哲,但是清出讓韓國瑜興起的空間,其外溢效果也間接影響綠營的全台選情。

既然綠營的初選態勢已經無可避免,蔡英文、賴清德、乃至於綠營上下,不妨將其當做內部整合和重整論述的契機。(本報資料照)

初選可以是整合的契機

綠營於2014和2016年秋風掃落葉之姿邁向行政、立法、地方全面執政,蔡英文又身具台灣史上首位女性總統的歷史性地位(world-historical moment),依然無法免於黨內分歧帶來的種種牽制。在去年年底選舉遭遇歷史性大敗之後,綠營上下氛圍更是悲悽,於台南立委補選前夕,輔選的賴清德更是喊出「民進黨只剩最後一口氣」,似乎危在旦夕。如此氛圍,不禁讓人想起2008總統和立委選舉期間,綠營的悲情訴求。

經驗證明,悲情訴求只能夠提高自身陣營內部的凝聚力,但是代價是失去對外部吸納淺色新票源的吸引力。悲情訴求或許足以催動基本盤熱情,贏得低投票率的補選,但是在總統、立委、縣市長層級的高投票率選舉,悲情訴求往往屢戰屢敗。

既然綠營的初選態勢已經無可避免,蔡英文、賴清德、乃至於綠營上下,不妨將其當做內部整合和重整論述的契機。一方面,原本水火不容卻又得不雞兔同籠勉強共處的兩類綠色選民,有了公平競爭的機會,最後無論初選由哪一方的代表出線,另一方都無話可說,反而有利於在大選階段更加精誠團結。

二方面,由於蔡賴兩人曾經同時擔任總統和行政院長,兩人的執政紀錄分不開,因此在初選期間,難以批評誰的執政績效高和誰的績效低,無法採用負面戰術。因禍得福的,兩人反而適合在初選盡量正面闡述理念和政策願景,有助於綠營內部政策方向的整合。在論述層次,這也有助於綠營走出去年選後大敗的悲情情緒,重新以理念找回選民的支持。最後若是蔡勝出,能夠凝聚黨內團結,於大選階段得以專心對外。若是賴勝出,則中央執政經驗比較短的賴,比較少受到瀰漫全球的反建制主義和反現任者情緒的減分,亦可以是有力的候選人。

古人曰「禍兮福所倚」,舉辦總統初選大可以是綠營的轉機。能否把握機會將危機化為轉機,端看候選人和支持者的氣度。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