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伊朗與西亞世界》庫德族命運:土耳其脫亞入歐的庫德問題

土耳其「脫亞入歐」的工作尚未完結,但往後庫德族的問題,卻逐漸成為影響土耳其發展對外關係的因素。

陳立樵/輔仁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1938年,土耳其國父凱末爾(Mustafa Kemal)去世,但他的「凱末爾主義」(Kemalism)仍繼續進行。儘管被迫劃分為土耳其、敘利亞、伊拉克的庫德族人,彼此相互串連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日後卻構成了土敘伊三個新興國家邊界安全的威脅。1937年,土耳其與伊朗、伊拉克簽署《薩阿德阿巴德條約》(Treaty of Saadabad)時,便談過如何阻斷庫德族建立國家的機會。此後,土耳其一再強調要走上西方的民主之路之餘,仍然與庫德族的自主持續對抗。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土耳其政府逐漸走上歐洲國家多黨制的政治模式。從土耳其政府的角度來看,多黨制有其正面意涵,但對於不滿執政的共和人民黨(Republican People’s Party,由凱末爾建立)人士而言,卻是可以藉此顛覆政府的絕佳時機。1946年,民主黨(Democrat Party)就是因反對共和人民黨而成立。然而,多黨制體制卻將共產黨排除在外,主要是因為戰後土耳其受到蘇俄的壓力。雙方在1921年以來即簽有友好條約,但二戰期間蘇俄遭到德國攻擊,土耳其選擇保持中立,令當時蘇俄領導人史達林(Joseph Stalin)相當不悅。戰爭一結束,蘇俄轉而對土耳其施以外交壓力,土耳其政府的對應便是為了壓制境內的共產勢力。

共和人民黨與民主黨既為對立,當然對待庫德族的立場也就相斥。民主黨試圖鬥倒共和人民黨,於是把庫德族問題,全歸咎於執政黨。有政府報告指出,必須要盡快在土耳其東部(即庫德族居住區)設置官方機構,才能夠處理庫德族問題。同時,也有報告顯示,民主黨在土耳其東部省分建立強力的組織,因此庫德族與民主黨關係十分密切。1950年土耳其建國以來第一次的開放選舉結果,民主黨獲勝,黨主席巴亞爾(Celal Bayar)擔任總統,門德爾斯(Adnam Menderes)擔任首相,很大一部分的選票源自於庫德族。

1950年土耳其建國以來第一次的開放選舉結果,民主黨獲勝,黨主席巴亞爾(左四)擔任總統。(www.gazeteduvar.com.tr)

民主黨執政後其實給予了庫德族一部分的自由,例如過去遭流放的人可以回到土耳其,也有參與政治的權利,但交換條件是他們必須成為「土耳其人」。在部份人士的回憶中,庫德族人要受教育,必須要到「一般」的學校,但都是禁止庫德語的學校,而為了求生存,部分庫德族人不得不改說土耳其語,以免在學業甚至往後就業上「落後」於「一般」的土耳其人。由此可見,庫德族只是民主黨與共和人民黨對立下的棋子任人擺布。民主黨對於庫德族的根本態度,與共和人民黨並無二致。儘管兩黨對立,但卻也都強調土耳其為單一民族國家,庫德族要在土耳其境內建立另一民族,絕對不會為兩大政黨所樂見。庫德族雖然將選票給了民主黨,但巴亞爾還是沒有給予庫德族全面自主。

不過,1952年土耳其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sation, NATO),持續執行凱末爾以來「脫亞入歐」的政策,這卻是庫德族的絕佳的解放機會,因為西歐缺乏勞工,不少庫德族人寧願離鄉背井、遠走高飛,比起留在土耳其必須「土耳其化」,遠赴國外可能還比較能夠維持庫德族身份。仍在土耳其境內的庫德族人,爭取權益的機會依舊渺茫,因為民主黨與共和人民黨只顧著內鬥內耗。民主黨在50年代後期因為無法處理經濟問題,又受到1958年伊拉克革命影響,給予了兩國境內的庫德族趁機串連的契機,也使得民主黨更加強鎮壓各種可能的反對勢力。

1960年5月,土耳其軍方以防範兩黨引起內戰為由,逮捕總統與首相,國會隨之解散,由軍方主導政局。庫德族雖受兩黨箝制,但並沒有投靠軍方,而是趁勢抵抗軍事政府。當然,軍方也鎮壓了庫德族的抗爭活動,例如成立了國家統一委員會(National Unity Committee),將庫德族人安置到土耳其西部,以斷絕東部庫德族與其他國家庫德族串連的可能,另外也聲稱向來庫德族的重要據點迪亞巴基爾(Diyarbakir),「只有土耳其人,沒有庫德族人」,「消滅」庫德族的力道有增無減。1960年之後,土耳其發生多次軍事「政變」,多數研究批判這是土耳其難以民主的原因,但近來也有研究認為這些是「政治清理」與「路線調整」,讓土耳其政治不致於混亂到無可收拾。畢竟多黨制的路線,在這些「政變」後都沒有改變。不論該如何定義土耳其軍方的行動,國家整體對庫德族的政策並沒有太大的變動。1962年開始,土耳其政府在南方與伊拉克交界處設置禁區,用意在防範兩國庫德族人接觸,同時也將庫德族要獨立自主的活動視為重大罪行。

因為西歐缺乏勞工,不少庫德族人寧願離鄉背井、遠走高飛,比起留在土耳其必須「土耳其化」,遠赴國外可能還比較能夠維持庫德族身份。(REUTERS)

不過,此時的庫德族與左派人士有相當多的合作,因為兩者同受政府打壓,1961年土耳其工黨(Workers’ Party of Turkey)成立,其中有不少庫德族成員,便是雙方合作的結晶。1965年,土耳其庫德民主黨(Kurdish Democratic Party of Turkey, KDPT)成立,強調要將庫德語做為庫德斯坦的官方語言,還要有土耳其國會的代表席次。1967年庫德族學生發起抗爭運動,迪亞巴基爾便是最重要的據點。也有庫德族組織發行庫德語刊物,對抗土耳其政府禁止庫德語教育與傳播的禁令。1968年該黨重要領導人都被土耳其政府監禁、暗殺、流放。這一切也導致了1971年3月軍方再次「政變」,政變目的之一便是將左派土耳其人與庫德族列為非法勢力。

土耳其軍方再次的「政治清理」,一樣還是維持凱末爾以來的「民族主義」,在這標準之外一概不予承認。但這並不能就此斷言土耳其民主之路已然失敗,因為每一個國家都有自身發展的主要路線,即使在號稱最自由民主的美國,也有許多聲音被迫壓抑。土耳其「脫亞入歐」的工作尚未完結,但往後庫德族的問題,卻逐漸成為影響土耳其發展對外關係的因素。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