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用常識來釐清對綠能、非核家園的誤解

◎陳秉亨

社會上有許多對綠能與非核家園政策的誤解,筆者歸類有四大類:一、錯估地震帶老舊核電的風險;二、錯估綠能的價格與價值;三、錯估核廢處理難度;四、錯估減碳路徑,筆者試著用常識來釐清這些誤解。

錯估可用的老舊核電場的風險

首先,我們要跟世界的核電廠比較的時候,應該要把同樣的人口密度、地質條件、工程管理都拿出來比較。簡單說,跟台灣一樣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的美國加州,最後一座核電廠預計在2024年如期除役。311核災之後日本核電廠雖有重啟,但有也有許多核電廠決定除役,度過311震災威脅的女川核電廠也在2018年決定關閉一號反應爐。台灣核電廠同樣位於地震帶、人口密度更勝美、日,如果人家不冒風險,為何台灣要賭運氣?

老舊核電場的風險是一個問題,核四廠又是一個問題。核四廠在封存前,其實三不五時就傳出工程的弊案,只是隨著封存時間,社會逐漸淡忘。廠房數次淹水、控制室失火、廠商採購弊案、變更設計到奇異公司不幫台電所變更設計背書、因為零件老舊過保、所以拆除二號機零件拼裝一號機,試問同時期購買的零件,就算是拼裝過去,還能堪用多久?台電曾提供立法院資料,每一項老舊零件都有各自的問題。真的要用常識來看,拼裝了20年、泡過水、失過火、採購弊案、又拼裝老零件的車子,誰能安心使用?

核四廠二號機零件遭拆除的理由。

錯估綠能價格與價值

只是一味拿再生能源發展初期的成本來講是不公平的,未來國際對於溫室氣體更加重視,化石燃料的成本會越高,再生能源會越來越便宜,根據經濟部的估算,如果2025年台灣再生能源達到20%的目標,電價也僅接近到馬前總統時代油電雙漲的電價,那時候國際化石燃料成本未必低於再生能源。經濟部就是看到這個趨勢,所以想要修改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第九條 「躉購費率不得低於國內電業化石燃料發電平均成本」,也就是說,能源專家很清楚未來再生能源的價格可以跟化石燃料價格競爭。

各種研究與實際案例顯示,再生能源與傳統化石燃料成本已漸有競爭力。

國際越來越多大企業要求產品供應鏈使用綠能,未來大量使用綠能的將會是需要減少碳足跡的產業,成本並不會全部由民眾負擔。另外這幾年如果台灣能源轉型成功,綠能加上智慧能源管理,就算電價可能上漲,智慧用電之後的總電費也可能不變,如最近日月潭邵族部落,使用再生能源加上時間電價,就讓電費大幅減少接近一半,就是最好的案例。

雖然說發電時間有限,從這一兩年的數據就可以看出來台灣夏天中午用電高峰的時候,太陽能剛好可以提供電力。用電量少的晚上時段除非「被跳電」,本來就不用擔心缺電。以近日的數據為例,中午的用電高峰,太陽能加風能已經可以提供7%以上的電力,還有電力可以協助抽蓄發電廠抽水回去上池,給傍晚的用電高峰使用。綠能的間歇性問題,未來可用儲能、天然氣與智慧彈性調度來解決。

在尖峰用電的時候,太陽能剛好可以提供最有價值的電力。

錯估核廢料處裡的難度

國際能源總署的報告預估,在2040年的時候歐美日核電廠數目會下降,最近英國、土耳其的幾座核電計畫也停止的,中國是很努力蓋核電廠沒錯,不過如果說中國就是世界趨勢,恐怕是以偏概全。另外,作也有人主張,核廢料如果無解,為什麼美國繼續使用核電?剛好前一陣子的美國報導可以解答,就算是核能科技的老大、美國,也還在找核廢料的最終處置場。運轉的核電廠只能把核廢料暫存在廠內,以時間換取空間。用美國核電廠還在運轉=核廢料不是問題,顯然也是過度推論。

減碳要整體產業與能源轉型

減碳當然是趨勢,能源轉型包含整體的產業轉型,不是只仰賴發電占比不到10%的老舊核電場。如果以常識來看,擁核方所提出來的能源政策,根據台大風險中心的推估,二氧化碳排放量比目前綠能政策還要多。如果說減碳來支持核電,卻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其實自相矛盾、更不符合常識。

參考資料:New Wind & Solar now competes even with existing Coal & Gas

(再生能源推動聯盟副理事長 )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