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農業二三事》有感農業政策救政府

有感政績的落實,絕對不是靠單一部會的單一腦袋,而是要集思廣益,特別是結合民間業者的力量,政府扮演「誘導者、協調者與整合者」而盡量不要成為主導者,協助讓農民生產者、團膳供應商、學校學童三方之間,取得最大的公約數;做到既不打壓大型農企業,又能做好輔導小農效率化生產。

焦鈞

看起來新舊內閣交接已經不是輿論揣測,在蔡政府第一任期剩下不到一半的施政時間,就農業政策部分是可以抓緊這緊要時間去做到「立即有感」的呢?從選敗氛圍中可以看出,向地方政府學習(學習接地氣)顯然是一條值得參考的道路;其中又以「新北市政府率先推動學童有機營養午餐」政策的「擴大化與深入化」最能達到立即有感,值得農政單位好好思索。

在《有機農業促進法》出台之後,從農業生產端出現了一股「有機風」,但問題依舊是「產銷」:所生產的有機蔬果要往哪個通路賣?以全台最大的台北市第一果菜批發市場所採取的「公開競價拍賣」方式為例,加上該批發市場又沒有專屬的有機蔬果拍賣區,農民的有機蔬果很難透過這樣的機制取得穩定的價格;在收益無法穩定的情況下,有機蔬果鏈結批發市場的這個通路當前顯然不是最佳選擇。如何從消費者端建立一個穩定的「從需求端的採購拉力」;因此,校園學童營養午餐成了唯一一條活路。

全台率先實施這項政策的是新北市政府。不以人廢言,八年前朱立倫在其競選政見中就揭櫫了每週一次提供學童營養午餐的想法,最終也確實得到落實,並讓其他縣市跟進;中央部份,也在2016年順勢推出營養午餐「4章1Q」政策,無非就是希望讓我們的下一代,能夠吃的健康、吃的安心!

八年前朱立倫在其競選政見中就揭櫫了每週一次提供學童營養午餐的想法,最終也確實得到落實,並讓其他縣市跟進。(本報資料照)

問題是,需求端有了穩定的採購拉力,是否就讓生產端得以放心有機農業的生產模式?看起來這的產銷鏈結仍舊回到了「市場機制」:也就是由供需雙方依據市場需求決定產品的價格。也就是說,用多少錢買多少數量、品質的有機蔬菜供應學童營養午餐(不論是新北市的每周一次、或桃園市的每周三次),「價格因素」讓大型農場輕易地以大資本介入,價格優勢壓垮了小農生產體系,使其很難在有機營養午餐產銷供應鏈中取得一席之地。這是市場自由經濟運作的現實,公部門的補助由中間鏈結的「團膳業者」取得,地方政府的平台角色因此難以發揮。

一個當初設想的理想狀態是:藉由學童營養午餐供應的穩定採購做為一股拉力,反向推到中南部農業縣市生產基地,建立起小農體系的「有機農業合作化生產模式」,進而得以擴大全台的有機生產面積與產能。不過,小農合作化生產模式,難與大型農企業競爭的地方,除了倉儲物流的大資本投入之外,小農合作社短期內根本無法達成設施栽培的資本密集生產模式,這對大型資本而言確是輕而易舉的「蛋糕一塊」。

即使有現實上操作的不如人意,站在中央地方行政一體的概念,即將上路的新內閣,在農業有感政策的出台上,仍要以「擴大學童有機營養午餐」供應為優先,除責成教育部通令全國分階段、分區域實施之外,對於有機營養午餐的價差補助也應更符合市場機制行情;在農委會部分,則要穩定擴大有機蔬菜的生產量,同時將周邊配套物流倉儲的架構面,輔導業者進行整合,訂下二年內學童營養午餐,餐餐供應有機蔬菜的政策大目標。

「價格因素」讓大型農場輕易地以大資本介入,價格優勢壓垮了小農生產體系,使其很難在有機營養午餐產銷供應鏈中取得一席之地。(Bloomberg)

以目前最早實施的新北市為例,計有:統和、桃農、台盛、華興、台灣阿甘、友善大地、真善美、綠色大地等八家業者為食材供應商,對廠商而言新北市果菜批發市場扮演的角色只是個訊息平台,作用不大。而緊鄰的台北市第一、第二果菜批發市場,更有條件承載供銷兩端的訊息、產品、金流與倉儲的對接,這也是農委會站在中央政府高度可以執行的工作;一但雙北市建立起完整的學童有機營養午餐供應標準化操作模式,全台的全面性實施方有可能達成。

有感政績的落實,絕對不是靠單一部會的單一腦袋,而是要集思廣益,特別是結合民間業者的力量,政府扮演「誘導者、協調者與整合者」而盡量不要成為主導者,協助讓農民生產者、團膳供應商、學校學童三方之間,取得最大的公約數;做到既不打壓大型農企業,又能做好輔導小農效率化生產,其最後最重要之關鍵,就在於整個「產銷供應鏈架構」的完善,這才是學童有機營養午餐有感政績成敗之所在。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