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伊朗與西亞世界》庫德族命運:伊拉克復興黨時代之前的庫德族問題

1963年之後,復興黨取得政權,直到2003年被美國侵略而瓦解。在哈希姆伊拉克轉移到復興黨伊拉克的過程中,庫德族的命運如何?

陳立樵/輔仁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伊拉克(Iraq)又經歷過了多次的政治動盪。20、30年代於伊拉克紮根的哈希姆(Hashmite)王室,因1958年革命而退出歷史舞台。隨後由軍人掌握的政府,卻面臨新一波阿拉伯民族主義勢力—復興黨(Ba’ath Party)的挑戰。1963年之後,復興黨取得政權,直到2003年被美國侵略而瓦解。在哈希姆伊拉克轉移到復興黨伊拉克的過程中,庫德族(Kurds)的命運如何?獨立是否有機會?

儘管哈希姆時期具有濃厚的「泛阿拉伯主義」(Pan-Arabism)氣氛,但在費薩爾(Faysal bin Hossein al-Hashmite)國王時期,政府內閣部長並不排斥由庫德族與什葉派(Shiite)穆斯林擔任,所謂少數族群也有不少人願意與政府合作。以庫德族為例,著名的上校軍官斯德基(Bakr Sidqi)就是庫德族人,他認為軍隊不僅要捍衛國家對抗外敵,也要剷除國內的異議份子。他受到哈希姆的重用,在社會上卻是惡名昭彰。然而,1933年費薩爾去世後,情況就不一樣了,他兒子加齊(Ghazi)即位後,表現出很不喜歡什葉派穆斯林的態度。加齊時期的首相僅重視遜尼派穆斯林,什葉派穆斯林與庫德族無不感受到被排擠的壓力。1936年,什葉派穆斯林與諸多反對勢力發起政變,斯德基便是主要人物之一。只是隔年阿拉伯民族主義勢力再度拿回政權,使得庫德族日後又面臨不受重視的問題。

1933年,費薩爾國王去世後,其子加齊即位。(圖:網路)

二次大戰期間,庫德族內出現幾個組織,其中以巴爾薩尼(Mulla Mustfa Barzani)的勢力最強。他們不僅要求政府特赦所謂的反叛人士,也依然要求庫德族的區域可以自治,例如摩蘇爾(Mosul)地區。這些要求對於中央政府而言儘管可以商議,卻沒有長久執行,一旦換人執政旋即更改方向,使得庫德族的反抗依舊激烈。二戰結束後,巴爾薩尼因對抗伊拉克軍隊戰敗,逃到伊朗邊界,還成立了庫德族馬賀阿巴德共和國(Kurdish Mahabad Republic)。伊朗(Iran)當時正面臨西北方亞塞拜然省(Province of Azerbaijan)的左派分離運動危機,也與蘇俄形成對峙局面,連帶地對於這個庫德族勢力頗為光火。1946年年底,伊朗重新奪回西北疆土,巴爾薩尼逃至蘇俄避難。

時間來到50年代的伊拉克,庫德族的問題其實仍有進展。例如什葉派穆斯林穆罕默德賈瑪里(Muhammad Fadhel al-Jamali)受政府邀請擔任過外交部長,甚至在1953年擔任過首相,並指派庫德族人薩依德卡薩茲(Said Qazzaz)為內政部長。這樣的作法自然能安撫庫德族區域對於政府的不滿。然而,50年代整個世界逐漸為美國與蘇俄的冷戰(Cold War)氛圍所籠罩,此時伊拉克政府的立場是傾向與西方靠攏,例如1955年英國主導的「中部公約組織」(Central Treaty Organisation),伊拉克就是成員之一。隨後,在1958年伊拉克與約旦(Jordan)所組成「阿拉伯聯邦」(Arab Federation),仍是庫德族最不樂見的「泛阿拉伯主義」,再加上伊拉克與約旦的合併過程中,並沒有提及庫德族的權益問題。

巴爾薩尼(中)1963年在北伊拉克。(AP)

然而,「阿拉伯聯邦」的存在僅維持了短暫數月,因為這場合併僅僅是兩個哈希姆王室合併的阿拉伯勢力,一點都不夠「泛阿拉伯」,國內反對勢力終於爆氣。隨後掌政的伊拉克軍人卡西姆(Abdul Karim Qasim),此時正需要新政權凝聚的氣氛,同時追尋民族一統的目標。結果,隨之而來的是所謂少數族群的抵抗,庫德族自然也是其中要角。只是卡西姆剷除了各地庫德族勢力之餘,卻重用了過去失勢的庫德族人,例如巴爾薩尼,只因雙方都持反對哈希姆王室的立場。巴爾薩尼剷除了反政府的阿拉伯人,以及仍支持哈希姆家族的庫德族人。但這只是卡西姆消除庫德族勢力的策略,1960年,卡西姆開始拒絕巴爾薩尼與其支持者的自治要求,雙方關係就此惡化,完全是「狡兔死,走狗烹」的概念。

不過,卡希姆似乎還不夠「泛阿拉伯」。50年代初期,敘利亞的復興黨中的伊拉克籍成員回國之後建立黨分部,也參與了1958年推翻哈希姆王室的運動。復興黨與卡西姆政府都強調阿拉伯中心的意識形態,但復興黨較之更加「激烈」。對於復興黨來說,卡西姆政府強調「伊拉克優先」(Iraq First)的立場,一點都不夠「泛阿拉伯」。卡西姆認為阿拉伯民族固然重要,但伊拉克的國家利益仍是主要考量,這與復興黨心中的阿拉伯民族主義有所差異,因為復興黨仍強調要整體的阿拉伯民族一統。

卡西姆(右)剷除了各地庫德族勢力之餘,卻重用了過去失勢的庫德族人,例如巴爾薩尼(左)。(ekurds.com)

復興黨的思想基礎,其實一樣也是「想像的共同體」的展現。他們對於所謂少數族群的看法,是希望提供保護,強調各民族平等,另外也聲稱「庫德族與阿拉伯人的分裂,是西方帝國主義侵犯的產物。」這個說法倒是完全正確,因為若以歷史發展的脈絡來看,庫德族與阿拉伯人原本可能沒有太大的衝突。儘管彼此之間存在差異,卻不至於對立。在英國瓦解鄂圖曼帝國(Ottoman Empire)的過程中,庫德族自治的機會曇花一現,令人失望,隨後又將庫德族置入阿拉伯人居多的伊拉克境內,導致庫德族與阿拉伯人的矛盾,從社會問題轉變成無法解決的政治問題。

儘管復興黨同時強調:「阿拉伯民族若統一,也代表庫德族的勝利,阿拉伯民族的敵人,也就是庫德族的敵人。」但這樣的聲明毫不存在復興黨在意庫德族權益的意涵,僅是將庫德族視為阿拉伯人的一部分而已。庫德族在推翻卡西姆政權時選擇支持復興黨,他們的條件是要獲得自治的機會。

但問題是,復興黨執政之後,庫德族情況會好轉嗎?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