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伊朗與西亞世界》庫德族命運 vs 想像的伊拉克阿拉伯共同體

庫德族的獨立固然是個西亞地區重要的議題,長久以來也有不少人為此奮鬥與犧牲,以今日來看確實也受到國際注意。但是,回到一百前的歷史,西亞國家在「被建立」的情況下,各國要如何實踐自己「想像的共同體」都不是容易的事,更何況還要面對萬惡的猶太復國主義者。

陳立樵/輔仁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今日伊拉克(Iraq)北部屬於庫德族(Kurds)聚居地,這是因為1923年鄂圖曼帝國(Ottoman Empire)正式分裂後,原本帝國東部的庫德族被迫分散至伊拉克、敘利亞(Syria)、土耳其(Turkey)境內。庫德族本有機會在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脫離鄂圖曼管轄而取得自主。但戰後英國與法國卻蠻橫地瓜分了西亞地區,更沒想到的是土耳其共和國(Republic of Turkey)成立,使得一切看似值得憧憬的未來,頓時間灰飛煙滅。

鄂圖曼帝國南部本是英國勢力範圍,一戰期間,先知穆罕默德(Mohammad)的後裔哈希姆家族(Hashmite)試圖脫離伊斯坦堡(Istanbul)政府,遂與英國軍隊合作,哈希姆領導人胡笙(Hossein)希望可以在戰後建立阿拉伯地區的王國。但英國騙了胡笙,阿拉伯地區的伊拉克與巴勒斯坦由英國佔領,敘利亞與黎巴嫩由法國佔領。這導致胡笙之子費薩爾(Faysal bin Hossein)於1920年在敘利亞地區稱王沒多久,就被前來佔領的法軍擊敗。英國也在同時期開始統治伊拉克,但反抗浪潮不斷,例如,英國在1922年原本計畫將伊拉克東部的蘇萊曼尼亞(Soleymanieh)的庫德族領導人馬賀穆德(Mahmud al-Barzinji)擔任省長,但他卻宣佈獨立,導致隔年被英國人剷除。

英國在1922年原本計畫將伊拉克東部的蘇萊曼尼亞的庫德族領導人馬賀穆德擔任省長,但他卻宣佈獨立,導致隔年被英國人剷除。(維基共享)

費薩爾隨後受英國邀請,於1921年擔任伊拉克國王。儘管哈希姆家族的目的是要建立廣大的阿拉伯王國,但在夢想幻滅的情況下,費薩爾接受英國扶植稱王,雖不盡如人意但也不無小補。費薩爾新來乍到,最需要的就是塑造人人對哈希姆王國忠誠的氣氛。但是,在整個「國家」領土是拼湊起來的情況下,既有阿拉伯人,也有庫德族人,如何說個「謊言」說服大家為了這個過去沒有、今日由外人人工創建出來的「國家」而奮戰?無奈的是,這個哈希姆王國上頭還有個英國老闆。使得費薩爾的統治權威受到質疑,再加上英國也不被阿拉伯人信任,形成長年的社會抗爭運動。可見,伊拉克本身就是被迫成立的國家,無論哈希姆或英國都是外來勢力,當然不容易獲得認同。儘管費薩爾試圖維持對英國的和緩關係,因為若不這樣做,英國施加的壓力肯定更大,但此舉也讓自己的統治權力不穩定。

此外,英國自1917年起開始協助歐洲的猶太復國主義者(Zionists)移居巴勒斯坦(Palestine),當時尚未有約旦(Jordan)這個國家,而巴勒斯坦就是伊拉克的鄰居。對於居住在伊拉克的阿拉伯人而言,一群猶太人刻意要擠進來「復國」,建立「想像」的國家,伊拉克更需要加強阿拉伯人的凝聚力。這區域在「泛阿拉伯」(Pan-Arab)氣氛瀰漫下,伊拉克境內許多有志之士便強調「阿拉伯民族認同」(Arab national identity),讓庫德族完全成為「邊緣人」,其獨立的聲音也就成了「邊緣雜音」。對庫德族人而言,無法認同的是伊拉克的創建比起庫德族主張獨立的時間來得還晚,應遵守先來後到的前後順序,但現在伊拉克的阿拉伯聲浪卻高過庫德族獨立。於是,如何團結伊拉克,比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的系列電影《不可能的任務》(Mission Impossible)還要不可能。

團結伊拉克,比湯姆克魯斯的系列電影《不可能的任務》還要不可能。(AFP)

費薩爾及其政府正在努力建立穩定的伊拉克,藉由對英國協商簽署條約來提高伊拉克的國際地位,只是庫德族並沒有意願成為其中一份子。1930年英伊簽署的條約中,英國表示尊重伊拉克的主權獨立,但英國仍在伊拉克擁有軍事的影響力,隔年伊拉克成為當時的國際組織—國際聯盟(League of Nations)一員。在一戰結束後的時代,國際聯盟有權力處理國際問題,身為成員國便可參與國際事務、也可提高國際地位。然而,庫德族並不在意這樣的事,而是聯合伊拉克境內的基督徒、什葉派穆斯林,對抗這個遜尼派穆斯林政府。庫德族要團結獨立,其實有著「想像的共同體」(Imagined Community)意涵,伊拉克的阿拉伯認同,同樣也是經由想像而來,再加上整個國家本來就是刻意塑造出來的,歸根究底是一戰後的安排導致上述的問題,基本上沒有任何人真正「有理」,因為全都是建立在虛構的基礎上。

伊拉克政府開始制訂憲法,庫德族當然可以居住在他們原有的地區,選擇他們的代表,而且自治也是可以談的事情。但問題就是,伊拉克的庫德族一旦自治,可能促成土耳其與敘利亞的庫德族弟兄一同加入,連帶將造成伊拉克北方邊界的動盪。於是,伊拉克政府只能暫時放下庫德族自治一事,但相對地盡可能給予庫德族某些保障。另一個困難是,1937年土耳其、伊拉克、伊朗﹑阿富汗簽署《薩阿德阿巴德條約》(Treaty of Saadabad)時,就因為土國與兩伊境內都有庫德族人,因此條約交涉中就談及要防止庫德族建立單一國家一事。

土耳其、伊朗、伊拉克與阿富汗代表於1937年簽署《薩阿德阿巴德條約》。(圖:網路)

第二世界大戰結束後,又有新的問題出現。主張反英國、泛阿拉伯的勢力興起,例如獨立黨(Istiqlal),但庫德族並沒有參與的機會。而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建國,隔日鄰近阿拉伯國家(包括伊拉克)全力進攻,即使沒有成果,但此時阿拉伯人團結對抗猶太人的氣氛沸騰。伊拉克境內既有的猶太社區一一遭到攻擊,多數猶太人遭到驅離。這時庫德族到底能不能獨立,已完全不是這個時代伊拉克最急迫的問題了。

於是,庫德族的獨立固然是個西亞地區重要的議題,長久以來也有不少人為此奮鬥與犧牲,以今日來看確實也受到國際注意。但是,回到一百年前的歷史,西亞國家在「被建立」的情況下,各國要如何實踐自己「想像的共同體」都不是容易的事,更何況還要面對萬惡的猶太復國主義者,也因此,伊拉克庫德族的命運就這樣邊緣化了。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