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瞭望之窗》蔡英文、梅克爾與梅伊

蔡英文、梅克爾、梅伊三人,面臨的國內外困境不盡相同,但都為個人的政治生命和其所代表的政黨挽回頹勢。她們在性格上做出的調整,能否創造新的局面,讓我們拭目以待。

托克維爾

曾經一時,女性成為國家領導人蔚為國際潮流,台灣也自豪地加入如此民主進步的行列。性別不應成為評量國家領導條件的標準,因為性格才是。

歷經慘烈的地方選舉敗選之後,台灣總統蔡英文負起政治責任,辭去執政的民主進步黨黨主席職務。她更公開表示,需要改變的是自己。她坦承「為了降低社會衝突,她刻意在價值分歧的議上選擇沈默或模糊,但人民卻不會因為也的沈默而停止分裂。她自責在做出決策時沒有站在第一線領導,支持者不知如何辯解,反對聲音則愈來愈大,民進黨被夾在中間,想要求取平衡,卻被兩邊攻擊。」

這番自白,代表蔡英文承認自己在性格上的缺失,導致推動重大政策上的思維和手腕能力不足,才連累民進黨在這次選舉慘敗。

無獨有偶地,另外兩位女性國際領導人也面臨蔡英文類似的執政困境,她們是德國總理梅克爾與英國首相梅伊。這三位女性領導人共同的性格特質都是冷靜、執著、勇於改革。遺憾的是,她們的執政皆面臨民意轉變的衝擊,連帶造成社會觀感是:她們與人民有距離,欠缺與人民溝通的能力。

蔡英文負起政治責任,辭去執政的民主進步黨黨主席職務。她更公開表示,需要改變的是自己。(本報資料照)

10月29日,梅克爾宣布將於年底辭去德國基民黨黨魁,為先前她所領導的基民黨在巴伐利亞和黑森邦的地方選舉失利負責。已經在位13年的梅克爾,在明年初基民黨選出新黨魁之後,能否繼續擔任總理一職直到2021年法定國會改選日期,仍在未定之天。因為現階段浮上檯面的競爭者有三位,一位是梅克爾的黨內政敵梅茲,若梅茲當選,梅克爾可能遭到逼宮,提前下台。第二位是梅克爾屬意的秘書長和政壇密友克郎普凱倫鮑爾,若她當選黨魁,難免不被批評梅克爾仍然可以在背後掌控。第三位則健康部部長史潘,他若接任,符合中生代接班民意期待,但他對梅克爾的政策也迭有批判。

能夠成為在位如此之久的德國總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梅克爾曾經在金融風暴、歐元與烏克蘭危機時,發揮她外交折衝、調和鼎鼐的政治手腕,讓她成為歐洲最令人尊重與信服的領袖。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後,西方媒體甚至視這位「德國鐵娘子」為自由世界的唯一希望寄託。

但三年前爆發中東難民危機,梅克爾獨排眾議,以道德人權為由,宣布德國將接納百萬難民。但隨著歐洲接連發生恐怖攻擊,德國民意對於難民政策開始反彈,強悍如梅克爾也不得不妥協,放慢接納難民的人數與速度,因為執政的基民黨接連在地方選舉敗選,去年國會大選結果也不盡理想,主打「反難民」議題的極端左派政黨「另類德國黨」也在地方與中央國會攻掠地,梅克爾花費好幾個月組織聯合政府。但年輕世代對於梅克爾早年的風光政績與迷人風采沒有深刻記憶。矛盾的是,這幾年德國經濟強盛,失業率也不算高,昔日獨領風騷的「梅克爾旋風」卻已是江河日下。

梅克爾曾經在金融風暴、歐元與烏克蘭危機時,發揮她外交折衝、調和鼎鼐的政治手腕,讓她成為歐洲最令人尊重與信服的領袖。(REUTERS)

梅伊兩年前接下卡麥隆政府舉辦「脫歐」公投留下來的爛攤子,能夠撐到今天已屬不易,畢竟她在保守黨內並不被視為具份量領導人。當年的「脫歐」公投夾帶著民粹意識與世代認知的差距,出乎意外地以52%對48%過關。激情沈澱之後,兩年後的今天,英國國內主張「留歐」的民意翻轉,因為多數研究顯示「脫歐」之後的英國經濟將受到嚴重衝擊。但梅伊身處「脫歐派」與「留歐派」之間的拉鋸,兩面不是人,只能尋求中間的平衡以及對英國經濟最小衝擊的方案。

「留歐派」擔心「硬脫歐」對英國傷害過大,「脫歐派」質疑她的安協方案是「軟脫歐」。

歷經與歐盟漫長的談判協商,11月25日歐盟批准《英國退會協議》,並通過《英歐未來關係架構政治宣言》。前者最引發爭議之處在於過渡期安排,亦即在2019年3月底到2020年底之過渡期間,英國不再享有話語權,然仍須遵守歐盟法院管轄並支付相關預算,在環保、勞工、稅務方面,亦須持續遵守歐盟法規。此外,雙方也同意成立「歐盟與英國單一關稅領域」,做為過渡期結束前仍未達成貿易協訂之備案。有關貨品貿易,雙方達成盡可能最緊密貨品貿易關係,建立一個自由貿易區。

梅伊政府內部通過此一妥協方案後,數名內閣大臣辭職抗議,包括負責「脫歐」事務的大臣。英國下議院將於12月11日表決前,進行連續5天的辯論,目前執政的保守黨內部分歧,在野黨更是磨刀霍霍,協議獲下議院通過的機會極低。可能的幾種發展是,若表決票數接近,梅伊政府或可局部修訂後再提表決。若國會否決該協議,可能陷英國於明年3月29日「脫歐」最終日前無協議「脫歐」。另也有主張與歐盟重新談判,但歐盟站在談判高位,自然不會延長《里斯本條約》第50條規定的談判時程。最壞的結果就是舉行第二次全國性公投。

梅伊身處「脫歐派」與「留歐派」之間的拉鋸,兩面不是人,只能尋求中間的平衡以及對英國經濟最小衝擊的方案。(REUTERS)

工黨計劃在協議未獲通過後,向梅伊政府提出不信任案,舉行全國性大選,若未能如願,在野黨亦可能聯合保守黨內「留歐派」提出二次公投的提案。換言之,除非協議案通過,否則梅伊可能面臨下台的命運,而英國也將更為分裂,政局更為不安。

英國「脫歐」公投過程,和這次與台灣地方選舉同步舉行的公投類似。幾項進步性法案在多數民意欲藉選票教訓民進黨的情緒引領下,遭到公投否決,也為蔡英文政府帶來更嚴峻的執政挑戰。

蔡英文、梅克爾、梅伊三人,面臨的國內外困境不盡相同,但都為個人的政治生命和其所代表的政黨挽回頹勢。她們在性格上做出的調整,能否創造新的局面,讓我們拭目以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