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超A評論》印尼萬隆的創意產業城市轉型與文創市長

創意城市跟階級固然具有某種意識形態,但這兩個觀念說的是,「沒有營造一種宜居的城市空間跟新創工業與設計的基地形塑來跟吸引創新的人才進駐,說到頭來可能還是一場空。」

邱炫元/政大社會系助理教授

新南向與文創產業

新南向積極推動台灣與東南亞國家的文化交流,除了引薦更多的東南亞藝術與文學工作者來台灣,擴大我們對於亞洲國際文化的視野,當然有一部分涉及到有關文創產業的議題。過去十年來,由於東亞如南韓、台灣、香港以及東南亞的新加坡積極師法文創產業的推動,於是東亞的文化政策如何踵繼歐美日這類以文化的經濟潛能來驅動城市經濟與新創產業的發展,便成為關注的議題之一。筆者認為,在台灣與東南亞進行文化交流的同時,除了藉機擴大與深化我們對東南亞當代藝術與文化的理解之餘,東南亞國家到底如何發展創意產業?除了商機的考量外,也可以讓台灣有所借鑒,並觀照自我。

從反殖民之都到創意城市之路

說到印尼的萬隆(Bandung,位於西爪哇,在雅加達的東南方約一百多公里的城市),大家聯想到的多半是1955年印尼在蘇卡諾總統的號召下,在那裏召開的第一次亞非國家會議,號召不結盟的國家攜手建立自己的政治與經濟自主團結,共同抵抗美蘇的新殖民,並宣讀著名的「萬隆宣言」。可是,自本世紀歷經十多年印尼中央與當地市政府協手民間與大學的努力之下,萬隆在2015年,由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宣布為創意城市網絡的成員,這個從具有反殖民與反帝國主義政治色彩的城市,到底如何和後工業文創產業的潮流相呼應?

1955年萬隆會議會場。(維基共享)

印尼的英國協會(British Council)在2007年,想要在亞洲推廣英國創意產業的模式,於是便與印尼政府合作,除了萬隆以外,還挑選了中爪哇的日惹與梭羅(Solo)。於是透過青年企業家的計畫公開徵選創意提案,最後萬隆有三個案子出線,其中一個案子便是後來擔任萬隆市長的Ridwan Kamil所提出。英國協會與萬隆市政府合作,設立萬隆創意城市論壇,開始宣揚英國創意產業的理念與經驗,並透過這個論壇將更多的創意工作者、相關業者與大學生網羅進來,慢慢構築萬隆的創意園區與產業聚落。如同台灣所熟知的的社造與文創經營的經驗一樣,萬隆利用她昔日流行文化與地方產業(流行音樂+塗鴉藝術+成衣製造)的基礎,慢慢經營創意市集、演唱會與生活節活動,以及打造塗鴉藝術村,創造文化地景,吸引外來的青年與觀光客來參加活動。最後萬隆打造創意城市的經驗,著名的文創生活英文雜誌《Monocle》也注意到而對萬隆創意產業的發展進行報導。

萬隆利用她昔日流行文化與地方產業的基礎,慢慢經營創意市集、演唱會與生活節活動,以及打造塗鴉藝術村,創造文化地景,吸引外來的青年與觀光客來參加活動。(deviantart.com/)

創意城市與新創的政治人物

在英國協會提供的首輪徵案脫穎而出的Ridwan Kamil,後來擔任萬隆創意城市論壇的主席(2008-2012),他本來是萬隆理工學院(Institut Teknologi Bandung) 建築系畢業,後來到美國柏克萊大學攻讀建築碩士,也曾經參與設計幾個重要建案,並在萬隆理工學院任教,本身也曾參與電視節目製作,可謂多才多藝。Kamil 因為參與萬隆創意產業的設立,在萬隆市民心目中,營造出創新與銳意變革的形象,成功地在2013年當選萬隆市長。他心目中萬隆的城市產業發展藍圖當然可不是只有停留在成衣產業與文青生活之都,而是認為萬隆應該要發展數位資訊產業,成為印尼的矽谷。因此他在任市長的任內,用企業管理的思維試圖扭轉公務科層體系,革除那些貪汙或不適任的人員,還大膽的將市府員工送到新加坡李光耀學院、南韓以及美國波特蘭(也是著名的文創城市)受訓。

Kamil 因為參與萬隆創意產業的設立,在萬隆市民心目中,營造出創新與銳意變革的形象,成功地在2013年當選萬隆市長。(kicknews.today)

他心目中想要師法的兩個城市,第一個是新加坡,第二則是京都。他認為萬隆應該要營造像新加坡一樣,成為亞洲的創意與人才匯流的樞紐,但同時也應該孕育出像峇厘島一樣保留在地特色文化,就如京都一樣,成為一個兼具前衛現代性與深厚傳統文化底蘊。除了創意城市的政策理念之外,Kamil也在發展食農綠色城市政策等一些具有社群經濟特色的組織。萬隆的特色政績,也反映出印尼去中央集權化的地方分權政策,讓地方首長擁有更大的政策與預算裁量權之後的開花結果。

Kamil做出萬隆的政績之後,他並未偏安再尋求連任,而是更高一層樓的角逐西爪哇省的省長,並已成功當選即將於今年(2018)九月上任。因此,未來萬隆新任市長是否繼續貫徹這樣的都市產業發展政策?以及,萬隆本身是否已經累積足夠的條件真的可以發展成為印尼的矽谷?

印尼的創意產業政策及其挑戰

受到英國協會的思維刺激,以及日韓創意產業蓬勃發展的刺激,印尼總統佐柯威大受啟發,在2015年成立推動創意產業的專責機構—印尼創意經濟局(Badan Ekonomi Kreatif Indonesia)。自成立至今,已經舉辦許多活動並成為印尼創意產業的重要推手,同時也把電商及推動新創事業當成政策目標。

文創產業或是創意城市的政策理念,肇始自歐美國家,因為低階工業的出走,導致傳統工業城市經濟的凋敝,也因為產業結構的轉型,須加速知識與資訊技術型產業的發展,因而開展出用文化、設計與創新理念,來帶動國家產業轉型,推動影視、設計、電玩等振興城市經濟與帶動城市規劃變革。但是印尼目前的經濟發展階段,仍需努力改善基礎建設不足與提升工業技術,並非已經像歐美日這些高所得國家,是為了回應後工業社會之產業結構轉變的需要,而轉進推廣創意產業的歷程。

2015年成立推動創意產業的專責機構—印尼創意經濟局,自成立至今,已經舉辦許多活動並成為印尼創意產業的重要推手。(網路)

因此研究者發現,萬隆的創意城市之政策推進的確已經做出許多吸引世人目光的轉變,但就其根柢而論,印尼還是要回到法制、城市規劃與資金的籌措之相關配套的整備。此外,印尼其他的城市文創產業的發展,如中爪哇的日惹與梭羅,則可能未必能像萬隆這樣還能觸及技術層級較為高端的新創事業,反而是把文創產業理解為傳統手工藝品的振興。其實即使是歐美後工業國家的發展經驗,也並非每個城市在經濟地理的區位上都具有轉型為創意城市的動能,能夠吸引更多的創意產業工作者進駐該城市,而形塑所謂的創意階級,並進一步推動所謂的創意城市。

總體來說,南方國家對於創意產業的理解跟實作,總是會偏向傳統文化產業,而比較缺乏對知識密集創新經濟的規劃和布局。第二個因素,該國若不重視知識產權,便很難真的鼓勵大家投入。最後一點最重要,創意城市跟階級固然具有某種意識形態,但這兩個觀念說的是,「沒有營造一種宜居的城市空間跟新創工業與設計的基地形塑來跟吸引創新的人才進駐,說到頭來可能還是一場空。」這不也是我們這幾年操作過的創意產業的經驗反省嗎?

沒有結構性制度、產業技術與融資條件的搭配,終究做到最後只能在地方旅遊產業跟社區營造上著力,設立一些精美的工藝店鋪或餐飲空間。不過,印尼的經濟發展近年來亦如猛虎出柙,就像令人驚艷計程摩托車的電商獨角獸事業 (註)。

印尼是否可以成功地將這些經營創意經濟與城市的經驗,融入到國家整體的產業結構的轉型所需的知識經濟,走出有別於歐美國家產業發展的線性軌跡?未來還是蠻值得台灣來關注與了解。

註:

請參考(超A評論),印尼計程機車「夠捷」(Go-jek)公司的創新啟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