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超A評論》祭典活動與地方活化

有鑑於祭典在地方經濟振興、文化保存、促進觀光、教育推動、社群營造、媒體宣傳的龐大作用,近年來,日本討論「地方創生」時,也請地方的活動主辦單位、大學、商工會議所、金融組織參與,以使得產官學金等不同部門通力合作,達到地方、觀光、產業、金融、發展共同促進的多元目標。此一模式的應用,甚至達到大型國際賽會的舉辦上。近年同樣推動各種地方節慶與舉辦國際賽事的台灣,常因活動耗費的大量成本而引起憂慮,或許在文化相近的日本,可以找到參酌之處。

王文岳/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學系助理教授

日本的祭典活動(祭り)原來指涉的是與宗教信仰相關的敬拜儀式與相關活動,根據安丸良夫教授的研究,現代日本祭典活動的大肆盛行,其實和明治維新時期倡議民族認同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只是經歷了歷史的發展,文化的流佈與商業活動的投入,日本祭典活動早已超越單純的神明祭祀,反而因為祭典的民俗化與節慶化,使得民俗學大師柳田國男在「聖俗二元論」主張祭典敬拜儀式展演的「非日常空間」所代表的超自然存在轉化為鄉土認同的承載,成為一種揉合宗教、民俗、文化與經濟的特殊空間,這樣的儀式轉化機制,往往弱化了祭典的神聖性,強化了祭典的大眾性。

如果由歷史來考察,祭典的特殊性與西方工業社會與都市化的發展所強調的同質性文明是背道而馳的,然而,日本式資本主義的發展中,反而藉由祭典與宗教的動員,成功地凝聚國民共識與促進社會發展。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聯軍總部(GHQ)將一八六八年《王政復古大號令》以至《教育敕語》所形塑的國家神道視為創造帝國臣民認同的重要核心,禁止政府直轄全國神社,廢除崇拜神道教等國民義務,以拆解天皇因神道與政治結合所享有的神格地位,然而,神道信仰深植民間,牢不可動。發源於明治時期用以統合國民意識的神道活動,已成日本全民運動。

觀光、祭典與地方活化

晚近,日本政府嘗試以「觀光立國」作為振興經濟的良方,自小泉純一郎掌政時期,啟動各種推動通關便捷與招募觀光客的活動,但真正完全解放「觀光力」者,不能不提安倍第二次執政以來的諸多措施,舉凡開放免簽、日元貶值、容許AirBnB的設立均促使觀光在日本經濟振興的重要性直線上升,更不消說國內為了振興地方發展,推動地方「活性化」,藉由大量的觀光活動改造人口嚴重外流的地方產業結構已是地方政府重要的政務。原本象徵傳統文化難以向外輸出的祭典,不但形象逆轉,祭典活動的節慶化反而成為促進地方發展的重要方針。

以筆者八月初前往講學的新潟為例,在夏季期間,新潟縣各地有各種大小不一的慶典,熱鬧非凡,特別是八月初在長岡舉辦的花火大會,平常安靜的小城在花火施放的兩日間湧入百萬民眾穿著浴衣與甚平入場,盛況空前,完全令人領受到夏日祭典的魅力。然而,相對於台灣屢見的「放煙火」批評,日本夏季各地施放煙火盛會為台灣百倍以上,「放煙火」不但創造夏季風情,亦完全取得民眾支持,如何將「放煙火」與地方發展扣連,實為一個政治經濟學者最感興趣之處。

八月初在長岡舉辦的花火大會,平常安靜的小城在花火施放的兩日間盛況空前。(netwadai.com)

祭典的文化與經濟效益

夏季日本各地大型祭典極多,東北六大祭為其中最令人矚目者,其中包括青森的「睡魔祭」(青森ねぶた祭り),仙台的「仙台七夕祭」(仙台七夕まつり),秋田縣的「秋田竿燈節」(秋田竿灯まつり),山形八月初舉行的「山形花笠祭」(山形花笠まつり),盛岡縣在八月舉行的「盛岡三颯舞祭」(盛岡さんさ踊り),還有福島縣相馬舉辦的「相馬野馬追」。這些祭典中,光以睡魔祭著名的青森而言,僅青森市一地的睡魔祭即可吸引近300萬以上的觀光人潮,事實上,青森縣內還有其他各種不同的睡魔祭,包括弘前睡魔祭,五所川原睡魔祭,以及不以睡魔巨燈而以山車聞名的八戶三社大祭,這些規模較小的祭典亦有吸引百萬以上人潮的實力,夏季的祭典參與總人數達5百萬人以上並非誇大。

2016年青森睡魔祭活動

一般而言,祭典活動具有三個重要效果:

第一、經濟效益

在睡魔祭活動舉辦其間,青森、八戶等地旅館一位難求,加開各種交通班次與各式工商團體的贊助場面空前。據估計,青森、秋田、盛岡、仙台、山形、相馬六大祭的觀光消費支出就有1500億萬日元,衍生的消費更高達3000億日元,祭典產生的經濟效益驚人不言可喻。

第二、強化地區知名度

在祭典舉辦期間,青森、仙台、秋田、山形、盛岡、相馬等地在媒體上取得大量的曝光,往往提到「睡魔」(ねぶた)立即想到青森,提到「七夕祭」就等同仙台,完全掩蓋其他地區亦有類似祭典的事實,這種藉由祭典打響地方品牌的戰略,對於地方振興大有幫助。

東北六大祭中的青森的「睡魔祭」。(http://rubeusu-trend.com/2328/)

第三、強化在地連結

祭典的舉行必需依賴大量的在地民眾的投入、在地企業的配合、在地環境的創造,因此祭典的舉辦,往往成為地方解決交道、環境、治安議題的共同場合,事實上,在祭典節慶化與觀光化的情形下,祭典的形式,內容的安全性,展演的國際化,參與方式的開放化、觀光客的人身安全、聯外交通的便利性,一再影響祭典的活動,而這種經驗更是地方社群建構最重要的溝通基礎,倘若這些因素無法配合,亦可能造成祭典消失的可能,譬如2006年北海道歌志內市以大鼓形式演出的SYOTTEKE祭,2007年大高田馬場祭、2008年的宮崎縣的UERUNESU都城花火大會都曾因為預算或經費不足,而造成活動的取消。對一個城市而言,祭典宛如「高裝檢」,反映一個城市舉辦大型活動的能力。

仙台每年八月舉行的七夕祭中,市內各地都掛上華麗漂亮的七夕裝飾。(jp.zekkeijapan.com/)

奧運隅田祭

有鑑於祭典在地方經濟振興、文化保存、促進觀光、教育推動、社群營造、媒體宣傳的龐大作用,近年來,日本討論「地方創生」時,也請地方的活動主辦單位、大學、商工會議所、金融組織參與,以使得產官學金等不同部門通力合作,達到地方、觀光、產業、金融、發展共同促進的多元目標。此一模式的應用,甚至達到大型國際賽會的舉辦上。

在日本引起熱烈討論的2020東京奧運的活動舉辦期間,亦正逢日本的夏季祭典時期,以筆者訪問研究的東京週邊地區,包括埼玉、千葉與神奈川,幾乎每週都有大型祭典。論者以為奧運活動期間可與祭典活動結合,向世界展現日本的特色。為了達到此一目的,東京除了開始全面性地培養不同語言人才,發展多語言數位溝通裝置與培養志工及觀光應對人才,除了歷史上因為1964年奧運而發展的澀谷、新宿、世田谷以外,此次處於被設定為活動主場地的江東區競技場區,亦將以日本以寺院為基礎而發展出的「森林文化」(相對於西方的「石文化」),來營造日本獨特的競技場景,以翻轉下町風情。

日本奧運會主題曲MV《東京五輪音頭2020演歌》充滿祭典歡樂。

為此,東京地區必須再度進行活化,對於影響天際線的首都高速道路,隅田川與東京灣地區的親水空間、選手村的整備,便捷的交通設施就必須全面性地進行改造,而開幕期間,亦可結合祭典,以及「一校一國運動」,給予國際觀光客耳目一新的感受。

日本的祭典活動在不斷的演化下,功能一再擴大,如今不但被視為地方活性化的重要政策承載,甚至用於舉辦大型國際賽事上,營造社群共識,近年同樣推動各種地方節慶與舉辦國際賽事的台灣,亦因活動耗費的大量成本而引起憂慮,或許在文化相近的日本,可以找到參酌之處。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