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瞭望之窗》台美軍事交流的形式與實質

與其將美國國會做出任何有助於提升台美軍事交流的建議,以及行政部門會否執行看成會否惡化兩岸與美中關係,仍是陷入以中國為中心的思考模式。從台灣的戰略思考,應該要從實際上能夠如何精進台灣在美國亞太整體安全戰略切入,美國國會的支持固然屬於形式意涵,但仍然重要,但如何審慎推動並精進台美軍事的實質交流更是重中之重。

托克維爾

最近美國在台協會主席莫健的一席話,引發外界對台美關係不同解讀。它源自於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於6月28日完成「2018國防授權法案(NDAA)」審議時,通過一項涉台條款,同意美國軍艦定期停靠台灣高雄港或其他適當港口,並允許美國太平洋司令部接受我方提出的軍艦進港要求,而美國眾議院也以344vs.81票通過。支持台美關係者咸認這是美國國會表達對台美軍事交流的一項重要進展。同時間,美國川普政府也剛好宣布上任以來首筆對台軍售,一時之間被解讀成川普有意打「台灣牌」來施壓中國配合制裁北朝鮮。

自從1979年台美斷交以來,美國軍艦從未進入台灣港口,因此這項條款對於提升台美軍事交流有重大意義。

但後來莫健接受台灣駐美媒體訪問時表示,美國軍艦停靠台灣港口是「困難且危險的」,但他並未深入分析原因為何。這也讓另一派人士認為這是美國政府給台灣軟釘子,是台灣過於一廂情願和樂觀。他們的論點是,如果美軍軍艦真的停靠台灣港口,或甚演變成常態,勢必引發中國強烈反彈,對華府、台北與北京三邊關係造成巨大衝擊,亦不利於現階段陷入停滯的兩岸關係。有鑒於參議院此項條款對行政部門並沒有強制約束力,美國行政部門才具有最後決定的權力,現階段川普政府有求於北京,應該不致因此惡化美中關係。

莫健接受台灣駐美媒體訪問時表示,美國軍艦停靠台灣港口是「困難且危險的」。(AIT)

其實,與其將美國國會做出任何有助於提升台美軍事交流的建議,以及行政部門會否執行看成會否惡化兩岸與美中關係,仍是陷入以中國為中心的思考模式。從中國主張台灣為其一部分的角度來說,美軍此舉當然是侵犯中國內政。但從台灣的戰略思考,應該要從實際上能夠如何精進台灣在美國亞太整體安全戰略切入,美國國會的支持固然屬於形式意涵,但仍然重要,但如何審慎推動並精進台美軍事的實質交流更是重中之重。

舉幾個例子,過去幾年來,台美軍事人員交流數量每年俱增,外界多半不知,且多聚焦軍售或是高層互訪等指標,來評斷台美軍事關係的好壞。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新辦公大樓將於年底或明年初正式啟用,美方也決定基於全球外館安全防衛需要,將部署制服陸戰隊員進駐,也被拿來做文章。再加上歐巴馬政府卸任之前簽署了經國會參眾兩院高票通過的「2017國防授權法案(NDAA)」,打破台美斷交以來的軍事交流限制,未來美國國防部助理部長以上級別文官與現役軍官將可赴台交流,突破目前現役軍官與國防部副助理部長以上官員不得訪台的限制,台灣國防部長也有可能訪問華府,增添更多想像空間。上述種種象徵性的突破,最終當然取決於行政部門與白宮的政治判斷,但美方的決定係基於其亞太戰略需要,並非完全考量北京的反應。

但如果這些來自國會主動或行政部門發起的形式上政策建議,可以有效形成對中國以軍力進犯台灣的某種嚇阻,甚至不同功能的軍艦停靠也並非具有絕對的挑釁性,反而可以讓台灣的安全保障獲得更有效的保證,亦有助於台美軍事交流。例如,較敏感的軍艦可能屬航空母艦或巡航艦,但若是屬於醫療或是科學研究性質美國海軍軍艦嚐試停靠台灣港口,會否踩到北京的「紅線」,仍有角力空間。

不同功能的軍艦停靠也並非具有絕對的挑釁性,反而可以讓台灣的安全保障獲得更有效的保證,亦有助於台美軍事交流。圖為美國拉森號驅逐艦。(維基共享)

當然,北京肯定會批判美國此舉違反其「一個中國政策」,因為此種「準軍事關係」代表承認台灣主權地位。因此對台灣而言,比較要注意的是因應的態度。台灣應該向美國和中國展現以下態度:

一是感謝美國國會與政府依據《台灣關係法》持續提供台灣必要的安全協助,包括未來可能提升的軍事高層互訪對話以及功能性軍事交流。

二是避免視美國國會此項立法為美國理所當然要保護台灣,這是華府這些年來對台灣未能強化自我防衛能力最大的不滿,也會觸犯川普政府最大的忌諱,那就是不負義務的「搭便車」心態。

因此,台灣必須先用明確足夠的國防預編列與自我防衛決心、行動的提升來展現負責任的態度。

最後,台灣應該巧妙地藉由台美軍事關係「形式」與「實質」的進展,向人民傳達台美關係的穩固。AIT台北辦事處新大樓的成立活動,就是展現此一目標的機會。台灣應該儘可能邀請歷任AIT理事主席、處長、友台國會議員、前任官員來訪,藉此深化台美關係堅實發展的基礎。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