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政治的日常》改變時代的日本人:最後的將軍德川慶喜

德川慶喜的命運讓人想到比他時代稍早的法王路易十六,以推動改革之名被推上位置,卻無法抵禦改革所帶來的洪流。儘管他如此聰慧、雄辯,但面對時代,這位最後的將軍根本無力阻擋,能夠保住性命,以貴族之姿度過餘生,已是人生最大的幸運。

李拓梓

如果當將軍要靠天命,慶喜就是有這種天命。他原來是「御三家」水戶家的孩子,因為政治原因,被過寄到「御三卿」的一橋家。在江戶幕府體制中,有資格繼承將軍職務的,除了家康的本家,就是德川庶子尾張、紀州、水戶三家組成的「御三家」,跟過了幾代之後,因為害怕沒有男丁,所以擴大繼承範圍的第八代當主吉宗兄弟一橋、清水、田安三家組成的「御三卿」。

慶喜的原生家庭的水戶藩,因為不用參勤交代,長期滯留江戶,在民間一直有「天下副將軍」的稱號,著名的江戶說書故事「水戶黃門」,就來自這一家的故事。

禁裏御守衛總督時代的慶喜。(維基共享)

慶喜的父親德川齊昭,是著名的攘夷支持者,因為水戶黃門故事,民間風評極佳,也不免被將軍近臣忌憚,水戶家因為被認為是「副將軍」,雖然貴為御三家,但其實沒有出過將軍,齊昭因此對慶喜有很高的期待。

幕府老中阿部正弘當然知道這種期待,但真正讓阿部憂慮的,是放眼望去,如果將軍家慶過世,兩三代內沒有什麼像樣的將軍繼承人,如果不讓力主攘夷的水戶藩名正言順繼位,似乎也沒有什麼藉口。與其如此,不如說服齊昭將慶喜過繼給一橋家,一旦繼承將軍,至少名義上不是出自水戶,也算是個牽制。

齊昭深知阿部的考量,但對他來說,兒子就是兒子,就算過繼給人,也是自己的兒子。既然幕府對水戶藩繼承將軍職務有意見,又願意開個後門讓兒子以一橋家的出身繼承,他也沒什麼好抵抗。慶喜就這樣被過繼給一橋家,成為熱門的未來將軍候選人。

1853年,德川第十二代將軍家慶過世,同年美國提督培里帶著黑船叩關,要求日本開放通商,日本開始進入混亂衰弱的幕末時代。十三代將軍家定是早就被決定的人,但因為家定被認為要不就是腦性麻痺、要不就是智能不足,或者患有癲癇,總之就是體弱多病,因此能夠執政幾年,頗被看衰,慶喜於是被看作是十四代將軍的大熱門。但也因為他是大熱門,所以一開始就不被將軍周邊的人所喜歡。

1853年,德川第十二代將軍家慶過世,同年美國提督培里帶著黑船叩關,要求日本開放通商,日本開始進入混亂衰弱的幕末時代。(維基共享)

慶喜最大的支持者是阿部正弘,以及親生父親德川齊昭,和被認為當時最聰明的諸侯越前藩主松平春嶽;最大的競爭者,則是來自紀州的慶福和竄起的幕臣井伊直弼。

這場十四代將軍爭奪戰,算是幕末最激烈的一場權力鬥爭,從宮內的爭執,阿部正弘的英年早逝,水戶、薩摩、越前等大藩牽涉其中,一直到後來慶福、井伊直弼獲勝,展開「安政大獄」的思想鎮壓,不僅時間長,牽連者也很多。總之一橋家的慶喜是失敗了,紀州的慶福被指定為將軍繼承人,而失敗的諸藩多被處以禁閉處分,慶喜也是其中一位。

不過俗話說,得意沒有落魄的久。就在慶喜禁閉期間,權傾一時的井伊直弼莫名其妙的被攘夷志士砍死在櫻田門外。慶喜的人生又開始有了轉折,首先是因為朝中無人,所以一直在養望的慶喜,有了機會出任輔佐將軍職務的「將軍後見職」,而他的盟友松平春嶽,則出任政事輔佐。這兩個職務是當時幕府最重要且擁有實權的職務,改名家茂的十四代將軍慶福做了這個任命敵人的決定,想必也是極端無可奈何。

慶喜於是被看作是十四代將軍的大熱門。但也因為他是大熱門,所以一開始就不被將軍周邊的人所喜歡,他最大的支持者是阿部正弘(圖),以及親生父親德川齊昭。(維基共享)

再一次登上權力核心的慶喜,在衰敗的德川幕府當中,仍然盡力振興。他指揮作戰,載御蛤門打敗了長州軍,將之打為「朝敵」。他乘勝追擊,指揮幕府聯軍攻擊長州,在第一次長州征伐當中成功威脅長州,迫使長州屈服議和,家老周布政之助切腹,長州政權由不想得罪幕府的俗論派所奪。

一時的和平並非慶喜所支持,當長州倒幕力量在高杉晉作、桂小五郎支持下又一次興起,他再一次指揮作戰,希望能夠真正擊垮長州。但這一次因為一向支持幕府的薩摩私下與長州結成密約,慶喜的部隊不僅戰事不順,打到一半,將軍家茂突然過世,只好匆匆撤退。

第二次長州征伐被世間認為是一場敗戰,也讓整個幕府的權威一厥不振。慶喜就是在這樣的狀況下,被推舉為第十五代將軍,終於坐上了這個位置,卻得面臨一個無法扭轉的頹勢。

慶喜執政的時間很短,甚至不到一年。他一上台面對的第一件事,就是那位一下攘夷、一下支持幕府,變來變去的孝明天皇駕崩。接下來就是一連串西南雄藩檯面下的結盟,讓幕府日益衰弱的趨勢一直延續下去。慶喜也很清楚,如果不做改變,幕府必定結束在他手中。

他首先提出「大政奉還」,希望將權力轉交給新繼任的天皇。其實慶喜的算盤很清楚,天皇沒有能力親政,公卿也沒有能力治理國家,因此必須把國家交給最有威望的人執政,而長州的毛利敬親、薩摩的島津茂久,都沒有全國性聲望,放眼望去,日本最有威望的人,還是非慶喜莫屬。對慶喜來說,未來面對的最大挑戰,也只是從號令諸藩轉為領導議會,憑著他的聰明和辯才,應付起來應該綽綽有餘。

慶喜將軍辭去將軍一職,將政權歸還給天皇,稱為「大政奉還」。(維基共享)

但維新志士當然知道慶喜葫蘆裡賣什麼膏藥,力主一戰的西鄉隆盛等人,矢志消滅幕府,在鳥羽伏見戰役當中扛起官軍大旗,將原先作為官軍的幕軍打為賊軍,開始了一連串的戊辰戰爭風雨。

慶喜逃回江戶,左思右想,雖然不服氣,但識時務者為英雄,他找了跟維新志士關係良好的老幕臣勝海舟說項,並透過出身薩摩,一向寵愛他的天璋院篤姬向西鄉隆盛求情,並跟支持幕府的殘餘部隊劃清界線,促成了江戶無血開城,也讓明治維新有了起點。

保住一條命的慶喜成為最後的將軍,他的命運讓人想到比他時代稍早的法王路易十六,以推動改革之名被推上位置,卻無法抵禦改革所帶來的洪流。儘管他如此聰慧、雄辯,但面對時代,這位最後的將軍根本無力阻擋,能夠保住性命,以貴族之姿度過餘生,已是人生最大的幸運。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