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逆思》平凡的早餐,不朽的傳說:走過半世紀的永和豆漿大王

永和豆漿因為棒球才逐漸壯大、走遍全台灣?還是其實是因為興建了中正橋,由辛苦的工人將美食經驗傳播出去?如今已走出台灣的傳統早餐店,是如何創業,成長,走成不管到哪都非常響亮的「名牌」?一個本土餐飲品牌的傳奇故事。

文/葉承彥、編輯/黃化臻

對於早餐的印象,在西方強勢文化傳入之後,逐漸以漢堡、土司、三明治為主。伴隨各類西式早餐店林立,油條、燒餅、蘿蔔糕逐漸從人們記憶中淡去。然而,卻有一個中式早餐的品牌在這樣的趨勢下仍然屹立不搖,其名號也早已深深烙印於我們心中。

無愧於「大王」的名號,「永和豆漿大王」這六個字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無論是住家附近,或是外出旅遊,總可以見到永和豆漿大王的蹤跡,也是享用早餐的良好選擇。究竟這個由北到南,遍布台灣各地的永和豆漿大王,由來為何?與永和又有什麼密切的關連呢?

永和豆漿創始店之一。

緣起:從五零年代開始談起

永和豆漿,起源雖然難以確定,不過最早大約可以追溯到1955年的台北永和頂溪地區。它泛指在這個地區以販賣豆漿為主的早餐店,而非特定某一個叫做「永和豆漿大王」的店家。

據說,店家的成立是由一群先後從華北遷移至台灣的退伍老兵,為謀求生計而各自創立;一開始其實也就像普通的早餐店一樣,磨豆漿、烤燒餅、炸油條等,用簡單的推車沿街叫賣。之後規模逐漸擴大,名聲也逐漸響亮,直至今日。

十分有趣的是,其中直至今日仍有營業且最有名的店家,名字卻和永和無關,是開設在永和路二段上的「世界豆漿大王」,由退伍士兵李雲增和王俊傑共同創立,後來王家退出經營,由李家後代繼承創始本店,並於西園路、松隆路與民族西路各有一家分店。

發展:是少棒的風氣導引,還是對於豆漿滋味的懷念?

遙想當年中華少棒在美國的傲人成績,帶動了觀賞棒球比賽的風氣,任何老一輩人的記憶中,必定都會有與他人擠在電視前面收看棒球實況轉播直至清晨的景象吧。據說這正是間接導致永和豆漿大王開始興盛的原因:因為當時最早開門的就是永和中正橋頭的豆漿店,而其他店家都還沒開始營業,因此大家就開始漸漸習慣,看完電視棒球賽轉播去永和吃豆漿。

也有一種說法是,中正橋興建之時,建築工人都在橋邊的豆漿店享用早餐。興建完畢後,工人奔走回鄉,卻難忘美味的豆漿滋味。名聲漸漸傳開後,各地皆以「永和豆漿」之名開店,無論是工人自己以「永和豆漿大王」的名號開業,或是原本永和地區的豆漿店連鎖出來,都更加強了名聲的遠播。

無論原因為何,「永和豆漿」這個名號已經漸漸為人熟知。各處早餐豆漿店皆以「永和豆漿」為名,或加上些許修飾,比如「大台北永和豆漿大王」和「永和四海豆漿大王」等;或直接用「永和豆漿大王」的名字開店。無可否認的是,永和豆漿已經逐漸成為大眾耳熟能詳的名字。

至於原本就位於永和的「世界豆漿大王」,並未改變其名號,但因應大眾口味的改變,除了販賣原本就有的油條、燒餅和豆漿,還增加了肉包、蛋餅、鍋貼和小籠包……等。更打破傳統早餐店只在早晨營業的慣例,成為第一家二十四小時通宵營運的豆漿店。

傳統中式早餐,豆漿、燒餅和油條。

興盛:註冊商標與進軍中國

由於看好永和豆漿大王的巨大商機,當時正在從事仲介的林炳生於1985年,成立了台灣弘奇食品有限公司;並且搶先註冊了「永和」商標,真正創立了「永和豆漿」的品牌,開啟了以知識產權保護「永和」之名的首例,更在1995年於中國註冊此商標,並於2000年成立上海弘奇食品有限公司,邁出了經營中國市場的步伐。直自今日,連鎖店已多達數百家。

另外還有一家於1996年創立的「上海永和豆漿大王餐飲有限公司」,由林猷澳為首,同樣販售中式早餐,於1997年在中國註冊了「永和大王」的商標。因為被上海弘奇食品有限公司指控了侵害其商標的相關權利,變更為「上海永和大王餐飲有限公司」,至今也有百餘家連鎖店,同樣擁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力。

結論:共同的記憶,文化的密碼

伴隨時代的遷移與世代交替,某些曾經深埋於與上一代心中的記憶,終將伴隨其埋入歷史的荒塚。豆漿逐漸被紅茶與奶茶取代,飯糰、燒餅和油條也慢慢變成漢堡、土司和三明治。然而在時代潮流下,卻有一個名為「永和豆漿大王」的名字逆流而上,濺起一片不容忽視的水花。這個名字,值得被我們珍視、記憶與保存。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逆思 平凡的早餐,不朽的傳說:走過半世紀的永和豆漿大王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