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農業二三事》茂谷 文旦 玉荷包:水果出了甚麼問題!

對消費者而言,甚麼樣的農產品銷售價格是「公平合理」?過去水果的低廉價格是否只因為「建立在過度大量生產」的基礎之上?如果不懂果樹的生產流程與模式,不清楚農民的心血,不了解當前的果菜批發機制可能只是導致價格暴起暴跌的幫凶,那麼今年玉荷包市場一斤飆破400元,也不過是給社會大眾一個反思整個產銷鏈的機會。

焦鈞

五月廿二日,新揆林全馬不停蹄地趕往高雄、台南,視察產地玉荷包、文旦,受今年寒害影響導致果樹受粉結果率嚴重不足的農損情況;緊接著,在五月卅日新任農委會主委曹啟鴻的施政報告處女秀上,也有立委指出不只文旦、玉荷包有農損,另一「黑葉荔枝」品種一樣受寒害結果率偏低,台南玉井產區的「愛文芒果」則更大多數是花都開不了,結果率根本掛零。

五月廿四日晚上,中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在其官方網站公布《關於加強進境台灣柑橘類水果檢疫監管的警示通報第廿八號公告》,指稱因廈門檢疫局已連續多次從台灣的鮮檸檬、茂谷柑、鮮橙等柑橘類水果中,截獲有害生物柑橘潰瘍病菌,因此全境自五月十七日起,將對台灣柑橘類水果加強檢驗、檢疫一年。

兩件看似不相干的事情,背後都直指一個農民無法面對的大困境:

氣候極端異常下,農務管理技術該如何克服,將氣候干擾因素之影響降到最低。而更深層的問題是,我們的土地,是否被過度的栽種、地力過度的耗盡?

台南玉井產區的「愛文芒果」大多數是花都開不了,結果率根本掛零。(記者林孟婷攝)

水果本身沒有問題,是水果的生產模式、思維出了大問題!

姑且不論有機農產品是否為真的有機,君不見,市場上或有號稱「有機蔬菜」,但膽敢標示有機水果的品項、數量,都十分罕見。消費者從這樣一個簡單的辨識,即可清楚地知道水果的生產條件,絕對比蔬菜來得複雜。

對農民生產者而言,特別是一年收成一次的果樹,像是棗子、文旦柚、芒果、蓮霧等,一旦遭遇逢天災,不論是在開花期、授粉期或結果期,不論是氣溫過冷過熱、或是異常風雨,收成不是大幅銳減,就是品質賣相變差。農民一年的心血得不到回報,僅只能仰賴政府的天然災害農損補助。

因此,農民面對每年一次的收成,多數生產者為了確保收益極大化,並降低天候的不確定風險,「耗盡地力」成為最便宜行事的管理模式。

進而,對地力耗盡的回補,造成果樹過度依賴化肥,進而喪失對氣候敏感度的自身調節。雖然,開始有生產者採用有機肥料來調節地力,但綜觀台灣中南部幾個主要的水果生產專區,種植面積、密度的疏於管理,缺乏整體與精準的田野調查數據,不僅很難藉由「產期交錯」來達到穩定與延長供應週期,對一旦發生農損時的數據統計真實性也大打折扣之外,最重要的就是發生了上述的檢驗、檢疫問題,或是水果不開花、授粉率、結果率偏低的大問題。

當然,已有農民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而開始採取低密度種植、疏果避免果實過小、設施栽作降低氣候變因的影響等方式,去扭轉愈來愈難控制的生產穩定性。但,多數時候,一次又一次地大規模農業災害發生,只是再一次地證明了台灣農地已進入不得不調息的關鍵時刻。

有農民開始採取低密度種植、疏果避免果實過小、設施栽作降低氣候變因的影響等方式,扭轉愈來愈難控制的生產穩定性。但大規模農業災害發生,只是再一次證明台灣農地已進入不得不調息的關鍵時刻。(資料照,記者黃旭磊攝)

至於中國官方質檢總局發出的公告,並不是第一次;去年也已針對廈門檢疫局驗出台灣出口鳳梨所含「氧化樂果」農藥超標,提高抽檢率至百分之十,期限為六個月。此等作法,是世界各國為保護自身農業安全的必要手段,並非有任何的政治因素;反過來說,為何茂谷、檸檬、鮮橙(其實就是柳丁)會驗出有害病菌,除了出口貿易商的自我查驗機制不足之外,茂谷、柳丁在這個季節都屬於「存倉貨」,風險度自然加大;檸檬出口中國市場量並不大,一年約莫幾百公噸而已,受影響最大是主要是這幾年在中國市場竄紅的「茂谷柑」。

如果說,中方要以政治因素干擾的話,顯然茂谷柑的生產農民會第一個受影響;但,茂谷柑主要產區就級中在台中東勢一帶,這些出口至中國市場的茂谷柑,都是由少數大盤商在每年年底茂谷產期時,以低價大量整批收購方式,寄存在產地倉庫;等到春節過後茂谷柑經過「存倉後的甜度釋出」,口感風味最佳的時候,其他柑橘類產品已經無貨可出,等於在沒有市場同質性競爭產品的情況下,出口至中國市場。

茂谷柑是台灣少數可以在中國市場立足的水果品項,如今被檢驗出病菌而加強查驗,如能反過來要求農民、出口商強化品質要求,未嘗不是件壞事。但農政單位須注意的是,是否這又是另外一起市場需求暢旺、引發生產過度最終導致農作物品質變異的另一實證,恐怕不能錯判這是政治因素干擾,而忽略了對該項產品的後續生產管理的追蹤。

茂谷柑是台灣少數可以在中國市場立足的水果品項,如今被檢驗出病菌而加強查驗,如能反過來要求農民、出口商強化品質要求,未嘗不是件壞事。(資料照,記者林國賢攝)

至於對消費者而言,藉由今年玉荷包、芒果、甚至文旦柚的價格大漲,也應該回歸原點思考,就是:甚麼樣的農產品銷售價格是為「公平合理」?

是否,過去的低廉價格是「建立在過度大量生產」的基礎之上?如果,消費者不清楚果樹的生產流程與模式,不清楚農民要花費多少心思,方能結出一顆味美鮮果;如果說,當前的果菜批發機制可能只是導致價格暴起暴跌的幫凶而不自知?

如果上述這些問題,社會大眾都沒有答案,那麼今年玉荷包市場一斤飆破400元,也不過是給社會大眾一個反思整個產銷鏈的機會:從生產端、運銷端到通路銷售,消費者該如何面對這個「沒有廉價國產水果可吃」的夏季,最好的方式就是每個人都到田間走走,學習農民的辛勞,以一種實踐性地去體驗農產品價格的「真實感」,是如何被建立的。如此一來,食安問題、食農教育問題、產銷失衡問題,或許就可以從這個原點開始,找到根本解決的入門之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