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兩岸與國際》鑿壁引光、借力使力:台灣可積極面對十三五計劃

習式風格多了毛的霸王氣卻少了鄧的包容與彈性,前景看似光明卻暗藏凶險。台灣面對這新興大市場滾滾的白銀、濟濟的人才以及各式各樣的創新,在備妥安全機制後,不妨積極思考如何善用自身的差異化優勢,透過靈活的商業機制與巧思,讓台灣作為國際化平台的角色確實扮演起來,引中國滾滾而進的資源,或藉台灣的船出海,或直接為台灣所用。

顏建發/健行科技大學企管系教授

美國的政界有句名言「所有的政治都是地方政治」(All politics is local.)
這是描述民主體制中政治人物對擁有選票的選民的重視。中國固為專制政體,也不脫此一邏輯,同樣適用。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用盡心思,風塵僕僕,在9月22-28日訪問美國並參加聯合國大會後,預計10月20日訪問英國。凡此種種皆可視為「由外銷轉內銷」以鞏固其內部統治權威的謀略。依時程看,訪英而回到北京後,等著習近平的正是中國共產黨大十八屆的五中全會的召開。依過去慣例,這個會議有兩個看點:經建計畫與人事布局。

習近平10月20訪英後,回到北京等著習近平的正是中國共產黨大十八屆的五中全會的召開。(REUTERS)

這次規劃的是2016-2020第十三個五年經建計劃,強調「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也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很明顯,這個政治大工程的願景是:黨紀與國法的強化與民生富足,近似新加坡影像的放大。

人事布局則是對中央人事決定的追認,包括對4名中央委員、11名後補中央委員、100多名省部級及以上官員、軍級幹部的開除黨籍。此外,更高層的權鬥也是媒體關切的焦點。據傳,今年習近平訪美前發生兩件扯其後腿的事,習近平是否會做出秋後算帳的動作,值得觀察:6月15是習近平生日,當週中國股市大跌,而8月12日習近平執政第1000天,天津濱海新區發生大爆炸案。一般推測,這可能是反習勢力的作為,要譲他難堪。據傳,接著習近平與王岐山反腐打虎動作將會指向現任常委劉雲山、張高麗,以及中共前常委曾慶紅。

天津濱海新區發生大爆炸案。一般推測,這可能是反習勢力的作為,要譲他難堪。(REUTERS)

故事的情節是:中國股市從6月12日滬指達5,178點的歷史高位後,突然出現崩盤。7月4日,總理李克強強力救市,7月7日,在大批資金的力挺下,A股高開8%,但在11點半,官媒《新華網》發佈「救市無效論」,令「救市措施」為之失靈。《新華網》為劉樂飛主掌,他是政治局常委、有江派背景的劉雲山的兒子。又,股災中逆市大漲的股票,中國人壽、新華保險以及中信等,都和劉樂飛有密切的關係。至於天津大爆炸,有媒體分析,早前習近平透露要取消北戴河會議而將會議改在天津濱海新區召開。出現大爆炸被視為反習的謀殺陰謀;而該區正是政治局常委張高麗起家的勢力範圍。不論上述的臆測是否屬實,謠言四起已讓這次的人事布局顯得詭異與不安。

劉樂飛(圖)主掌的《新華網》發佈「救市無效論」令李克強的「救市措施」失靈。劉樂飛是政治局常委、有江派背景的劉雲山之子,而股災中逆市大漲的股票,中國人壽、新華保險以及中信等,都和劉樂飛有密切的關係。(圖:網路)

由上述的分析看來,五中全會能否順利召開以及經建與人事議題是否能獲內部高度評價,是觀察習近平政權的鞏固與否的關鍵性指標。話說回來,即便這一關通過了,也僅能是短期意義,長期的政權鞏固仍難獲得確保,理由有二:

一、「四個全面」強調一個法治嚴明的社會,但卻缺乏多元分配與制衡民主的機制相搭配

它更忽視小康社會人民當家做主,表達自我意識與利益的需求。當法治被放在最優位,它將更成為執政者壟斷資源與鞏固權力的最佳工具,並為非執政者所不信任。法越緊,內在的矛盾與緊張的力道越大;法且可能成為變遷的阻力。現實的發展讓中國夢與台灣夢的距離越來越遠。

二、經建計劃面臨考驗

擺在眼前的現實是,中國經濟已出現1/4個世紀裡最弱的成長勢頭。所謂的「新常態」便是一種打預防針的語彙。可以預判,面對經濟減緩的狀態,這次五年的經建規劃將可能會出台一些穩定成長的措施。預計,在習近平上台後所提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的政策目標的帶動下,中國的能源需求將於2030-2035年間達到高峰期。屆時,中國除了強調節約能源,勢必積極投入新能源的開採。

專估算,在未來10年,中國在新能源的相關投資金額上,將高達十幾兆人民幣,包括水能、生物質能、風能、太陽能、地熱能和海洋能等等。此區塊將是人流、物流、金流與資訊流的匯集處。然而, 長期以來,中國的投資大多靠政府帶動,擠壓之下,民間投資甚為疲弱,多仰賴外資注挹。但外資因網路竊密案以及歧視政策而移出者眾,而類似港資大亨李嘉誠這種因政治氣候惡化而外逃所起的示範效應也剛起頭。投資中國仍充滿凶險。

在習近平上台後所提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的政策目標的帶動下,中國的能源需求將於2030-2035年間達到高峰期。屆時,中國除了強調節約能源,勢必積極投入新能源的開採。(REUTERS)

總體而言,中國的綜合國力仍不斷在增強與擴張,但它需要相應的體系分化卻受到更集權的中央政府的抑遏而無法順利開展、品質也在惡化當中。習近平政府強調結構功能上的整合,在一番反腐為名的整肅與權力集中後,其次體系或次次體系的自主與自生能力,勢將遭到斲傷。

「講政治」的寒蟬效應會發出干擾體系自主生成與運作的規律的訊號;過多對於「習大大」上意的揣摩,固可貫徹單邊的意志與理念而獲致體系齊一的整合,卻也以犧牲各別部分原有的機能與活力為代價。在上位者不思尊重與順應社會體系自然的成長與分化,並疏導多元的利益與矛盾,卻一味相信法典齊一監管的萬能,這是鯀而非禹的治水思維,風險特高。

習式風格多了毛的霸王氣卻少了鄧的包容與彈性,前景看似光明卻暗藏凶險。而身處隔鄰的台灣面對這新興大市場滾滾的白銀、濟濟的人才以及各式各樣的創新,在備妥安全機制後,實不妨積極思考,如何善用自身民主化與多元經濟結構所開展出的差異化優勢,透過靈活的商業機制與巧思,讓台灣作為國際化平台的角色確實扮演起來,引中國滾滾而進的資源,或藉台灣的船出海,或直接為台灣所用。這也是以小事大的道理。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