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吸菸到底會不會「順便」吸毒?

◎陳麒安

9月初,臺中市政府衛生局製作了所謂「無菸互動式線上教學系統」,要針對學童宣導反菸。市長林佳龍在致詞時表示:「會吸菸就很可能會吸毒,因為有些事情就是順手嘛!」此語一出,引發吸菸民眾的錯愕與不滿,認為吸菸與吸毒根本是兩回事;但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則發表「菸是青少年的『入門毒品』」一文力挺,並藉機宣傳「二代戒菸」的好處。不過,吸菸之後到底會不會「順便」吸毒?相關主政者的邏輯所透露的意涵,則有必要再加以探討。

在邏輯學的領域裡,有所謂「滑坡謬誤」(slippery slope)的反邏輯探討,這是一種不合理地使用連串的因果關係,將「可能性」轉化為「必然性」,以達到某種意欲的結論。舉例來說,一個人若上班偷懶會造成公司損失,而公司虧損就會進行裁員,被裁員的人將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工作的人就會為非作歹。因此,上班偷懶就等同於犯罪。這種將幾個互不干涉可能性推論成某種必然性,正是從吸菸推論出會「順便」吸毒的滑坡邏輯的謬誤。

林佳龍在致詞時表示:「會吸菸就很可能會吸毒」此語一出,引發吸菸民眾的錯愕與不滿,認為吸菸與吸毒根本是兩回事。(資料照,記者黃鐘山攝)

看看國健署的反菸論述:相對於未吸菸的青少年,吸菸青少年濫用非法藥物的機率高達13倍;罪犯在入監執行前的吸菸比率超過9成;吸毒者則大都有吸菸習慣等。很明顯地,國健署將吸菸的行為等同於犯罪,並以入獄罪犯和吸毒者的不當連結,創造出國健署反菸政策措施的合理性與正當性。

這種將吸菸行為等同於犯罪,香菸商品等同於入門毒品的邏輯謬誤,讓人對於吸菸產生恐懼與偏見,進而排拒吸菸行為,這同時是一種訴諸於恐懼、訴諸於仇恨的動員方式;也就是利用錯誤的資訊,鼓動人們去歧視、仇恨吸菸者,並藉以製造社會普遍反菸的氛圍。

然而儘管在邏輯上有明顯謬誤,但這個策略的影響力是相當強大的,至少對於一個會將市政資源投資於反菸「互動教學」的臺中市政府來說,便是如此。換言之,林佳龍市長「吸菸之後順便吸毒」的說法並非只是單純的失言,而是林市長陷入邏輯謬誤的市政措施,方寸大亂的具體表現。也難怪,近期調查臺中市民對於林市長的施政滿意度,也「順便」給了個不及格的分數。

(臺灣吸菸者權益促進會理事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