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文青別鬼扯》台灣小農問題之我見(二)

◎周鈞泰

續上篇,關於台灣農業面臨到的問題,仍須朝向農業產業化與農業專精化的方向發展才行。

農業有細緻的分工專業

農業工作中,需要不同特長的人,而這些不同種類的工作者,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是需要時間與金錢訓練與培養的,而訓練與培養,必須讓這些人有個舞台可以表現,就像是一個廚師,要磨練他的廚藝會從流理台開始,讓他/她可以依循者大廚、副廚、廚助的模式學習發展。

我們目前的農業教育面臨一個極大斷層,學校教的與業界要的根本是兩回事,而讓學生去農場實習,有絕對的必要性,而學生該學的是現代化的管理模式,小農連自己的產品都搞得零零落落,還談訓練學生?能提供這種平台的,有系統規畫教育訓練者,惟有「農企業」。

讓學生去農場實習,有絕對的必要性,而學生該學的是現代化的管理模式,能提供這種平台的,有系統規畫教育訓練者,惟有「農企業」。(資料照,記者王秀亭攝)

舉個例子,台灣種苗業非常強,但現在採種師傅非常缺乏,由於組織培養育苗的成熟,種子的市場稍稍變小,但在茄科、葫蘆科還是有相當大的前景,這類專技,不是你在一般市面上找的到學習對象的,而採種師傅也多是與農企業配合的產銷制度,我聽到很多青年有志於農業,那太好了,採種師傅月薪至少四萬起跳,你不必當小農,可以加入農企業,讓他培育你成為採種師傅。

我們對農業的想像不該是小戶人家、三畝薄田、夫妻兩個、揮汗如雨,農業整個產業的工作實際非常多元。

規模化才能支撐從業人員的權益

從事農業的生活環境極其刻苦,因為農業勞動工作的特殊性,許多農業臨時工的工作環境極其惡劣,日薪八百、兩餐點心、沒有勞保健保,工作環境惡劣、不安全,這種勞動條件,實在是我國勞動環境的一個汙點,農業的特殊性在於採收期需要大量人力、平時並不需要,但即使如此,這些工作者的待遇仍常常不符合我國勞動法規最基本的規定,為什麼?

你要去對僅僅五分地的小農裁罰嗎? 你要對為數眾多的小農一一裁罰嗎?你找的到人嗎?小農的產業規模小,你怎麼期待他公平的對待約聘工?

另一方面,被農企業聘請的工作人員,其福利與待遇雖然仍然相對惡劣,但至少有相關保障勞保健保都有,有的還有績效獎金,也會有公司內部教育訓練,至少是一個符合勞基法最低要求的工作環境。

更深層的重點,一個有規模的農企業,我們的勞工權利管理單位才比較有能力把施加影響力,促使他們保障農業就業人口的保障,並吸引各種領域不同的專業人才投入農業,這才是產業化該做的事情。

被農企業聘請的工作人員,有相關保障勞保健保都有,有的還有績效獎金,也會有公司內部教育訓練,至少是一個符合勞基法最低要求的工作環境。(記者洪瑞琴攝)

農業應該與時俱進

農業其實很廣泛,看一個產業是否可以永續經營,端看科技的新發展是否可以在這個產業被妥善運用,農業也應該與現代科技結合。

缺工的議題,除了引進農業外勞之外,事實上農業管理現代化也是一個重要的議題。

許多產銷班在資訊傳遞方面已經實現了ERP、EIP資訊系統的建置許多農企業的生產管理是比造ISO22000的模式進行,其生產方式可追蹤、可稽核、可除錯,是一套符合世界標準的管理標準。

許多農企業基本已經實現了(半)自動化生產,整個庫房裡裝滿了環境感測器,穩定大量的生產高品質的農產品,例如真菌界現在開始流行液態菌種自動接種,這也是一種新的創新典範。

上面說的這些創新模式,會刺激其他領域的業者,帶動整體產業發展,例如冷凍空調業者、程控業者、自動化機械業者,他們找到一個新的商機,實現異業整合。

我還是誠懇的這樣說,這部分的農業創新才是我們消費者該多多鼓勵支持的。我們對農業一直有個刻板印象,一頭牛後面跟者歷盡滄桑的老農,這就是舊時代的觀念,現代農業是與完全可以與科技資訊業結合的。

農業創新模式會刺激其他領域的業者,帶動整體產業發展,他們會找到新的商機,實現異業整合。(圖為鼓風式靜電噴霧車:記者黃明堂攝)

產業化與專精化才是王道

一個體質優良的產業,必須要能夠提供給國家稅收、能夠吸納就業人口、能創造消費、創造價值,並吸引資金與優秀人才的投入,也才能成就外銷與世界競爭的可能性。

臺灣的農業曾經是國家的驕傲,我國農技團曾經輔導許多第三世界國家實現糧食自主,台灣的品種改良技術世界首屈一指,我們的改良場育種出了口感豐富的芒果、鳳梨、荔枝、柿子、水梨、番茄、蓮霧、花卉等精緻農產品,這是我們的強項,台灣的農業後勤系統也相當豐富,農友種苗know-you是全世界第二的種苗公司,其葫蘆科、茄科、十字花科的種苗,行銷全球,近年台灣獨特的溫室系統,以適合東南亞的溫室系統,也開創了一個新的商機,

但時至今日,農業充滿了種種問題,也有許多機會與風險,但那些幾近於詐騙集團的經營模式,從來不在產業討論的範圍中,今天寫這篇文章,也是希望矯正視聽,從產業發展的角度出發,讓一般網友知道小農的問題,以及農企業存在的必要性。

台灣的品種改良技術世界首屈一指,改良場育種出了口感豐富的芒果、鳳梨、荔枝、柿子、水梨、番茄、蓮霧、花卉等精緻農產品,這是我們的強項。(資料照,記者楊金城攝)

文末,現代其實有另一種意義的小農,他們農地小,但是種植(養殖)技術可是不小,他們在種植技術用力紮根,種植出的精緻農產,根本不用促銷、也不用行銷,一產出早就預訂光了。

筆者在溪湖有一好友,種了六分地的葡萄,他的葡萄從來不需要行銷,他東西夠好,而其管理方法之複雜,讓他也無法再擴大生產規模,這種走極致精緻化路線的精農,就不是我上文所批評的小農,他只要顧好本業、顧好品質,就能過相當優渥的生活,他們值得讚揚與鼓勵,這是憑真本事在做產品的「達人」,非本文所說之小農。

這其實也反映了全球化兩個趨勢,一個是著重標準化的管理,管理品質均一、價格、產量;另一個則是走極端的特色,小量但是精緻,這是自然經濟市場應該展現的樣態,兩種極端、沒有中間值,而如果透過不切實際的狂想,硬要往中間值走,走那種小農處處有的模式,未來的凋敝是可以預見的,因為這個產業就是變成死水,亂種加上亂賣。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文青別鬼扯 : 周鈞泰小農問題之我見(二)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