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政經異想》What IF? 朱立倫本來可避免的失敗

政治賽局的過程中,「目標的設定」與「預期收益評估」為關鍵兩大指標。目標的設定涉及能力足以達成的範圍,預期收益則是己方與對手資源的理性評估,如此才可以在談判博奕的過程中尋求利益的最大化與最小的損失。顯然地,朱立倫此次匆促訪中,由於目標的錯亂因而喪失戰略的高度淪為習近平的附庸,對自己資源能力高估的結果則導致政治節奏荒腔走板,最後淪為慘敗的下場。

張宇韶

《What IF?》一書中提出了基本的問題意識:影響歷史的關鍵性轉折很多,歷史人物選擇了其中一種,造成今日的歷史事實。除了探究既定的歷史事實之外,回到從前進而推測歷史的另一種可能,也是趣味盎然的遊戲。講直白簡單點,「當初如果怎樣的話,也許結果就不該是這樣了」。所以「What IF?」也算是一句大家熟悉的相聲橋段或電影老梗。

朱立倫此次的中國朝貢之旅慘敗坐收已是不爭的是事實。如果,朱立倫對幾個客觀情勢有所掌握的話,這個結果不僅可以避免,而且結局可能截然不同。

國共論壇本就是2005年連胡會下的產物,是遂行國共合作政治目標的平台與北京對台政經統戰的工具。(中央社)

首先是國共論壇性質的錯誤評估。國共論壇本就是2005年連胡會下的產物,是遂行國共合作政治目標的平台與北京對台政經統戰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在國共論壇雨露均霑的政經邏輯下,才會興起了遊走兩岸的權貴資本家,這些巨賈買辦不僅掠奪、剝削了屬於兩岸人民的經濟紅利,更加大了台灣社會的貧富差距與相對剝奪感,這是近年來台灣公民運動崛起與太陽花學運產生的背景,也是九合一選舉國民黨慘敗的原因。

如果,朱立倫選擇暫時終止國共論壇,或者刻意矮化此一平台層級,甚至最後在行前戲劇化宣布「基於國家利益整體考量,寧可失信中國卻不能失去台灣民心」,結果如何不言而喻。可惜朱立倫沒有這種魄力與決心,不僅不批判這個怪異的統戰怪獸,還在3月訪問香港的時候搶先表態即將與會,不可避免地鑄下第一個大錯。

面對台灣民心的轉變,習近平近期還以恐嚇的語言暴力,以「地動天搖」的口吻進行政治勒索恐嚇,顯見中國才是兩岸和平的破壞者。(路透)

再者,是有關對「九二共識」的錯誤評估。就歷史延續性而言,「九二共識」不僅斷裂衝突,更充滿矛盾與邏輯不一致,更重要的是,定義的話語權完全被中共所把持壟斷,浮動的空間標準全然取決於北京當局的政治利益與權力計算,台灣始終是被動的回應者而非詮釋者。何況,北京往往扛著「九二共識」的旗子,全盤否認台灣作為主權國家的國際人格,更採取「內外有別」策略,打壓台灣參與國際組織與國際社會的訴求,這是台灣人民最不滿意現階段兩岸關係的主因。面對台灣民心的轉變,習近平近期還以恐嚇的語言暴力,以「地動天搖」的口吻進行政治勒索恐嚇,顯見中國才是兩岸和平的破壞者。

面對「九二共識」與「地動天搖」的爭議,如果,朱立倫願意在全世界媒體面前高舉中華民國大旗,正義凜然說明「所謂一中各表,就是中華民國」;或是直接開正門走大路,態度堅定地告訴習近平:「九二共識實踐上最大的問題,就是中國從不在國際社會承認中華民國的存在,不給台灣外交空間」,那麼,朱立倫不僅贏為台灣的尊嚴,更該贏得朝野一致的掌聲。

結果,朱立倫不僅在俞正聲面前扮演政協附庸政黨角色,還在習面前重申以九二共識作為台灣參與國際社會的前提,更闡述九二共識就是「兩岸同屬一個中國」,中華民國消失了,台灣參與國際空間更加緊縮了,重點是九二共識已經名存實亡淪為替「一中新三段」背書的台詞。朱立倫做到國民黨從連戰、吳伯雄與馬英九無法超越的創舉,就是將「九二共識中國化與國際化」,又不可避免地鑄下第二個錯誤。

朱立倫北京行的重點是九二共識已經名存實亡淪為替「一中新三段」背書的台詞。(法新社)

深入分析,政治賽局的過程中,「目標的設定」與「預期收益評估」為關鍵兩大指標。目標的設定涉及能力足以達成的範圍,預期收益則是己方與對手資源的理性評估,如此才可以在談判博奕的過程中尋求利益的最大化與最小的損失。顯然地,朱立倫此次匆促訪中,由於目標的錯亂因而喪失戰略的高度淪為習近平的附庸,對自己資源能力高估的結果則導致政治節奏荒腔走板,最後淪為慘敗的下場。

歷史學者常云,「人類從歷史中得到的最大教訓,就是人類不會從歷史中得到教訓」,這應該也是「What IF?」一書想要啟發人心的關鍵。問題是,國民黨和朱立倫得到教訓了嗎?

(民進黨前中國事務部副主任)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