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慎防有機食品也有問題!

政府部門口口聲聲要推動台灣成為有機島,卻始終未見主管部門針對仿有機問題提出因應對策,反考慮放寬有機農產品的藥物殘留標準,捨本逐末恐將掀起「有機雙颱風暴」。(資料照,記者羅沛德攝)政府部門口口聲聲要推動台灣成為有機島,卻始終未見主管部門針對仿有機問題提出因應對策,反考慮放寬有機農產品的藥物殘留標準,捨本逐末恐將掀起「有機雙颱風暴」。(資料照,記者羅沛德攝)

◎杜宇

台灣仿有機食品充斥對消費者而言早已經不是新聞,政府部門口口聲聲要推動台灣成為有機島,卻始終未見主管部門針對仿有機問題提出因應對策,反考慮放寬有機農產品的藥物殘留標準,捨本逐末恐將掀起「有機雙颱風暴」。

近年來國內正吹起有機農作風潮,有機農產品市集應運而生,許多科技大廠老板紛紛投入有機農業生產行列,有機農業更是年青人返鄉務農的首選,政府亦將有機農業發展視為未來台灣農業的重要發展方向。

然而受限於土壤品質不佳、潔淨水質及水源供應短缺、落塵污染、隔離緩衝帶不足易遭鄰近農田噴藥污染、氣候潮濕易生病蟲害、儲藏期短、難採規模化生產、驗證過程繁瑣、高驗證費用等因素,取得有機驗證合格農戶占全國農業總生產面積的極少部份(不到1%)。有機農業兼具生態永續和食用安全特色值得鼓勵,但是需要理念與時間的淬練不能匆促而為,更不能為要政績而開巧門,給予假有機農產品可趁之機,反而讓消費者對有機農產品認證失去信心。

目前台灣有機農產品的市場主要集中在都會區,常見的通路有:農民自產自銷、有機專賣店、連鎖超市或百貨公司超市有機專櫃等。但由於相關管理規範不夠完善,國內有機農產品市場交易秩序尚未建立,使得市面上仍存在諸多魚目混珠的有機農產品,特別是畜產、水產品,導致消費者信心不足,也阻礙該產業的正常發展。國內有機農產品驗證工作雖交由13家民間機構執行,但是嚴謹度不一,驗證出紕漏案例時有所聞,成為把關上一大漏洞。

要有效推動有機農產品最大的關鍵在於如何透過嚴格有效的把關,建立具公信力的認證制度和標章,讓消費者能安心購買。為此,政府主管部門應該對驗證機構制定嚴格評鑑制度,定期進行評鑑,若有不實情況應立即取消其驗證資格,並在官方網站公告;為防止有機驗證標章被濫用,政府可以針對產量進行詳細估算並根據年產量,以及包裝量核實提供有機認證標籤的數目;使用交易證書,加強有機來源的真實性;訂定嚴格的罰責,強化取締機制,讓業者不敢心存僥倖等等並加強教育與宣導,才能建立消費者對有機農產品品牌的信賴度。

在政府號稱最嚴格檢驗(零檢出)標準下,國內尚充斥許多仿有機產品,如今政府主管官員為增加有機數量,竟然打算放寬農藥殘留標準,部分仿有機可以就地合法,而以政府部門對混米、餿水油等把關能力之差,屆時將更加難以管控。何況一般消費者對有機農業的認知是不能有任何農業殘留,也才願意花高於傳統農產品數倍價格購買有機產品,一旦消費者對有機信心崩盤恐將形成另一波有機農業風暴,政府部門千萬別揠苗助長!

(陳李農改研究團隊執行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