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12年國教為何難以達成?

12年國教的初衷是減少國中學童壓力,然而,實際與國中學生訪談後,不難發現這些措施多流於形式,難以達到適性的目的。(資料照,記者蘇孟娟攝。)12年國教的初衷是減少國中學童壓力,然而,實際與國中學生訪談後,不難發現這些措施多流於形式,難以達到適性的目的。(資料照,記者蘇孟娟攝。)

◎王安邦

12年國教的初衷是減少國中學童壓力,提昇國中端教學品質,且適性揚才,教育部因此提出「成就每個孩子」的理想;在國教政策中,教育部針對適性這項環節推出了許多措施,諸如性向測驗、生涯輔導紀錄手冊、舉辦高中職博覽會等,鼓勵國中生自我探索。然而,實際與國中學生訪談後,不難發現這些措施多流於形式,難以達到適性的目的。

再者,攤開各學區免試入學的超額比序項目,以基北區、桃園區及高雄區為例,便可發現除了志願序外,其餘項目大多只須達到門檻即可獲得該項目之滿分,例如均衡學習,只需及格便能拿取滿分。而為外人所詬病的多元學習表現項目中,體適能、服務學習也僅是設立門檻,只要達標就能拿到滿分。換句話說,真正讓比序分數有明顯差異的,便是會考,雖然會考已較基測還為粗略地劃分學生,但對那些對孩子有期望的家長來說,他們要的就是分數。

當我們質疑學生並沒有因為12年國教的實施而減輕壓力時,是否也該想想普遍的家長們仍對孩子有期望,而這種期望通常建立在分數及名次上;由於分數主義深植於許多家長心中,使他們仍對於分數斤斤計較,仍存有明星高中的迷思。如此,即使升學制度再怎麼改變,學生的壓力依然不會減輕。

而走進教學現場,不難發現教師的授課方式及內容與國教實施前幾無二致,究其原因,不外乎是考試引導升學的現象仍然存在,教師們仍然承載了學生家長們的期望,而背負巨大壓力,以至於陷入配合考試而趕進度的窠臼,難以照顧到每位學生。更遑論教育部提出的國中端活化教學,在教育資源與課綱皆沒改變的情況下,幾乎難以實踐,「適性教育,成就每個孩子」淪為口號。

教育改革是一條漫長的道路,需要大量的時間與金錢投入,除了政府需要在政策端研議和提供足夠適當的配套措施外,更重要的是學生家長們的心態需要改變。我們能不能用更多的角度,而不要只是以分數、名次來看一個孩子,試著給予他們更寬裕的空間探索自我。畢竟,國中只是人生中的一小部分,而找到自己的興趣,發揮所長並自我實現,是一輩子的事情。

(淡江大學會計系學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