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共和國》李蔚/莫輕忽人民對現狀流失的擔憂

李蔚/新聞工作者

馬英九過去兩個星期頻頻對兩岸議題發言,最近一次更大談「維持現狀」。這讓人想起朱立倫在與習近平會談時,一席「兩岸同屬一中,但內涵、定義有所不同的『九二共識』」,引起極大的波瀾。雖然朱立倫事後解釋,就台灣的立場和現行憲法,「兩岸同屬的那個『一中』」,指的是「中華民國」,而非「中華人民共和國」。

純就字義和邏輯來說,朱立倫的解釋可以說得過去。但即使陸委會主委夏立言都不得不承認,「兩岸同屬一中」這種表述法,很可能被會誤會為「同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

如果同樣一句話,可以解釋出「鞏固現狀」和「顛覆現狀」兩種完全相反的意思。那更深層地問一個問題:一般人民在什麼情況下,會更多一些相信朱立倫的「同屬一中」說的是中華民國;什麼情況下又會認定朱立倫領導的國民黨心嚮往之的更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筆者認為關鍵在於「發言情境」和「政策脈絡」。

首先是「發言情境」:國民黨從黨到政有一個讓評論者十分詬病的習慣,就是對中共有意無意地踩紅線試探時,絕少主動反駁對方、申明立場。以這次朱習會為例,一個後來在台灣被「九二共識」的喧囂爭辯聲遮蓋,沒有得到應有重視的政治訊息,是習近平首次提出兩岸「可以積極探討構建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制度框架。」

對岸的涉台學者,對習近平這項主張做了大量的引申、論述乃至於預測。例如這項主張最後究竟會落實為兩岸協議?或者中國國內法?後一項很可能是宣告在「反分裂國家法」後,中國將訂定「統一法」,對台政策從「消極防獨」走向「積極促統」。

這是中共將著手「改變現狀」的重大訊號,而且是在以「九二共識」為基礎所建立的「國共平台」上,正式提出。但朱立倫領導的國民黨不知是有心還是無意,對習近平這樣的重大宣示,竟然連回到台灣都默不作聲。在這種情況下,朱立倫如何期待台灣民眾將他口裡「兩岸同屬」的那個「一中」,理解為「中華民國」呢?

還有一個更值得玩味的解讀:上海台灣研究所副所長倪永杰接受媒體訪問就認為,習近平點出「和平發展的制度框架」的目的,是希望讓「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制度化,也是呼應馬英九期盼打造的兩岸關係「超穩定結構」。

換言之,在政策脈絡上,對岸學者已經將習近平的「兩岸和平發展的制度框架」,和馬英九的「超穩定結構」對接上了,這還不令人膽戰心驚嗎?

當然,馬英九團隊必然會解釋他的「超穩定結構」和習近平的主張不是一回事。但問題在於,「超穩定結構」如果指的是將兩岸分裂分治的現狀長久固定下來,把「兩岸政治整合」的可能性減到最低,那和「特殊國與國關係」有多大差別呢?

但問題在於國民黨自己長期以來過度塗汙和醜化「特殊國與國關係」,不智地自我限縮戰略迴旋和政策發展空間。這樣一來,台灣民眾把「超穩定結構」和習近平的倡議連結在一起,又有什麼奇怪的呢?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九二共識」被認為其「精妙」就在於「各說各話」,彼此不要攤牌,或者有些論者愛用「窗戶紙不要捅破」這樣的比喻。過去十年,國民黨人享受著「朦朧之美」,從中共手中獲取豐厚的政、經利益;但於此同時,眼看著國民黨十年來,愈來愈被共產黨馴化,台灣民眾也愈來愈不放心,害怕自己珍惜的自由、民主和文明價值即將不保,而現狀的改變,恰恰來自於馬英九最自豪的「九二共識」所創建的國共關係。

「拒絕統一」的底線

這是馬、朱團隊的重大危機:他們領導的國民黨,太過輕忽台灣人民對「現狀不能維持」的擔憂。 再三操作「九二共識」議題的結果,很可能將迫使台灣民眾在明年一月選票秀出「拒絕(被)統一」的底線,屆時國民黨勢必再次受到重擊。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自由共和國》強力徵稿

《自由共和國》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職業、通訊地址及戶籍地址(包括區里鄰)、夜間聯絡電話、銀行帳號(註明分行行名)及E-mail帳號。

刊出後次月,稿費將直接匯入作者銀行帳戶,並以E-mail通知。
文長1200字以內為宜,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請自留底稿,不退稿;若不用,恕不另行通知;請勿一稿多投。

《自由共和國》所刊文章、漫畫,將於 「自由電子報」選用,不另外奉酬。
Email:republic@libertytimes.com.tw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