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共和國》苑舉正/民主的希望在學生身上

苑舉正/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經過九年民主討論的台大人文館興建案,四月三十日終於進入北市府的都市設計審議委員會。對支持興建的師生來說,這是個新起點,更具意義的是,它可說是學生運動史的里程碑。

為什麼?答案就在於,都審會的結果沒有給我們立即的成功,事前預測的「繼續研議」,不意外地就是結果。對這個結果,我們既期待又失望,既興奮又惶恐,既生氣又無奈。但是,情緒交雜的同時,卻讓我們共同見證三件很有意義的事:校長的全程參與、學生的自發以及利他主義的精神。

第一、楊泮池校長不但到了,還在講完三分鐘的話後,靜靜坐在會議室聽完所有發言。他的出席,代表全校立場一致,也表示台灣確實沒有特權。當某委員以「台大家務事」的方式,企圖終止民眾的登記發言時,校長仗義執言,認為若是家務事,則沒有大費周章都審的意義,沒讓基本的邏輯,淹沒在所謂的「專業術語」中。誰都知道,台灣永遠不缺理念與難看的一面。

第二、學生的聲援非常踴躍,超過兩百五十位,而且準時。我八點五十分到,會場已經人氣沸揚。我感覺得出來,學生發自內心地注意到,應該為這件事站出來。其中,有一些學生表示,自己原先反對興建,但現在贊成,原因就是他們對民主機制有信心。民主不怕犯錯,只怕嘴硬。我很感動,因為我也是在參與的過程中學會這一課。

第三、在我的記憶中,不記得有哪一個學生運動是主動支持體制內的決議,這極有可能是目前唯一的案例。向來學生運動都少不了三個要素:激情、抗議與領袖。激情來自年輕人的熱情,抗議來自沒有權力的無奈,領袖產生自學生中最激動的成員。昨天我只看到前兩項,沒有領袖。

回學校後,我靜靜地想:為什麼會出現贊成體制決議的學生運動?為什麼代表體制的一方會出現缺乏權力的無奈感?為什麼這次沒有標誌型的領袖?答案很明顯,就是台灣的民主已經走向假的菁英主義,讓體制的權力滑入不斷引進國外理念與新穎術語的專家手中。這些人在高調地說完一些連我都聽不懂的哲學術語時,卻毫不在意有沒有人知道他們到底在說些什麼。

我必須說,這問題來自學術界長期缺乏主體性。美感被進口商長期代理,用「類哲學術語」做包裝,然後宣稱這就是專業。我在旁聽席中,不禁感到這真的很像原住民第一次看到歐洲人。我一直在想,這些人的專業從哪來的?

突然,一位建城所退休的老先生讓我明白了這一切。當他在眾人面前說,「台大地很多,農場就可以拿來蓋大樓」時,我突然想起我的童年,尤其是我成長的台北市克難街。那時候難民湧入台灣,在生死流亡中,沒有選擇的自由,有地就蓋房子。台灣從民國三十八年到現在,歷經兩次經濟奇蹟之後,還有這種人可以打著建城所的招牌,勸大家「廢農立樓」。我真懷疑,如果這種觀點今天可以說出來,我們還來台大讀什麼書?這就是我小時候的難民心態!

因此,縱使主席頻頻強調本案是兩造之間沒有共識,但哪來的兩造呢?比例不是九比一,贊成者佔絕對多數嗎?或許「兩造」算的是發言人的平均年齡吧,確實這是「數字接近」的。最後在市府廣場的抗議聲中,我聲嘶力竭地讚揚學生,因為他們展現了真正的大愛。他們就學期間,很可能看不到人文館落成的一日,但是沒關係,因為他們確實是為了學妹、學弟而站出來。

所以我樂觀得不得了,因為時間是站在我們這一邊的。我們看的是未來;是莘莘學子的受教權,是台大在知識份子的領導下,追求卓越的信心;是中華民國在台灣落實民主的茁壯!

我們會成功的,而且學生的熱情會轉換為感激,謝謝反對者在我們面前所提示的重點:的確要好好讀書,否則老了還讓年輕人就近打臉,真傷!

台灣加油!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自由共和國》強力徵稿

《自由共和國》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職業、通訊地址及戶籍地址(包括區里鄰)、夜間聯絡電話、銀行帳號(註明分行行名)及E-mail帳號。

刊出後次月,稿費將直接匯入作者銀行帳戶,並以E-mail通知。
文長1200字以內為宜,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請自留底稿,不退稿;若不用,恕不另行通知;請勿一稿多投。

《自由共和國》所刊文章、漫畫,將於 「自由電子報」選用,不另外奉酬。
Email:republic@libertytimes.com.tw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