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台北筆記》對的事用錯的方法執行

2016/05/02 06:00

台北城早期的道路規劃概念是以車為主,但進步的城市建設概念是以人本為主,提升大眾運輸與建置環保節能的自行車環境也是世界趨勢,但為何對的事,由柯市府團隊執行起來,卻總是變成錯的事?

「三橫三縱」自行車道是市長郝龍斌擬定的政策,新生南路更被選定為「設計之都」的林蔭大道,市府團隊犯的第一個錯誤是,縮減車道必定會帶來交通衝擊,施工前、施工中,以及施工後的交通評估在哪裡?以及評估的範圍到哪裡?就如一位計程車司機所言,主幹道縮減,影響的交通絕不只是該條道路而已,會導致車流回堵到其他銜接道路以及巷弄,這也是三橫三縱動工後,全市大塞車的原因之一。

第二個錯誤是公民參與不足。相關部門此時一定會回應,設計時已開過多次設計之都工作坊、也進入林蔭大道委員會討論過。但市府忽略的是,台北雖為首善之都,但公民參與的習慣與能力還不及歐美先進都市,通常都是在道路開始施工時,才驚覺事情怎麼是這樣。因此,若要落實公共工程公民參與,除了施工前的蒐集民意外,還必須在施工過程中讓生活在當地,以及任何一位有可能路過於此的民眾充分知曉,該項工程會改變成什麼樣子,或許在施工過程中,就會有商家反映臨停問題,或許在施工完成後,不會引發民眾疑問「為何人行道要如此寬?」因為一般市民根本不知,新生南路還要種上兩排綠樹,營造為林蔭大道。

甫完工就要再花錢重新開挖,不僅浪費公帑、浪費公共資源,更讓好事變壞事,城市建設必須有市民的認同以及參與配合,才有可能運行得當。(資深記者陳曉宜)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地方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