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罹罕見肌萎症 陳燕麟不放棄行醫

耕莘醫院組織病理科醫師陳燕麟高中確診罹患罕見疾病「肢帶型肌肉萎縮症」,仍堅持不放棄行醫,希望找出病因和治癒方法,嘉惠其他患者。(記者賴筱桐攝)

耕莘醫院組織病理科醫師陳燕麟高中確診罹患罕見疾病「肢帶型肌肉萎縮症」,仍堅持不放棄行醫,希望找出病因和治癒方法,嘉惠其他患者。(記者賴筱桐攝)

2015/11/05 08:00

〔記者賴筱桐/新北報導〕耕莘醫院組織病理科醫師陳燕麟高中時罹患罕見疾病「肢帶型肌肉萎縮症」,四肢失去力量,但他仍選擇就讀醫科,希望有生之年為自己的疾病找出治療方法,幫助其他病患,雖然預期有一天可能無法再走路,他仍不放棄當醫師的志業,昨天獲頒新北市第四屆醫療公益獎。

陳燕麟回想,國中時期發現跑步越來越慢,尋求中醫找不出病因,後來在親戚建議下,前往神經內科就診,確診罹患罕見疾病「肢帶型肌肉萎縮症」,得知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樣跑跳,難過地躲在被窩哭了幾天才重新振作,他說:「要想想自己還能做什麼,不要因為小挫折阻礙你探索世界的動力。」

高中念自然組的陳燕麟,面臨選擇科系的問題,一度感到茫然,和家人討論後,決定選擇醫科,希望研究疾病、服務他人,雖然現在無法獨自從椅子上起立,走路必須靠拐杖支撐,但他感謝行醫過程曾幫助過他的師長、學長姊、前輩或同袍,病人看到他行動不便,還主動把走道淨空。

行動不便仍定期看診、投入研究

陳燕麟表示,「肢帶型肌肉萎縮症」是肌肉細胞先天缺少蛋白質,導致細胞逐漸壞死,復健只能延緩退化,目前還找不到有效治癒方法。儘管行動不便,陳燕麟仍定期到醫院看診,為病人解析檢驗報告,有鑑於罕見疾病基因檢測困難,他積極投入肌肉萎縮症基因檢驗項目研究,期許嘉惠相關疾病患者。

年僅三十三歲的陳燕麟,已發表四十多篇國際期刊論文,並開發出包括乳癌、大腸直腸癌與肺癌的標靶藥物基因檢測,有助於對疾病診斷與治療。他說,未來可能需要仰賴輪椅、輔具生活,但只要腦袋還能運作,就會繼續當醫師救人。

獲醫療公益獎特殊奉獻獎項

第四屆醫療公益獎昨天揭曉名單,榮獲「醫療貢獻獎」共十位,包括沙政平、周禮智、胡彼得、徐榮源、章殷超、陳舜鼎、黃慶菖、楊政謙、葉雅韻及劉永慶;「教育研究獎」三位:葉宏一、黃俊仁、蔡曜州;「特殊奉獻獎」兩位:陳燕麟、鄺懷德;醫療機構組「醫療公益獎」由天主教永和耕莘醫院獲獎。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地方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