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逾半世紀古亭畚 遊客驚喜好古錐

竹崎鄉紫雲村橄欖腳聚落保留鄉村面貌,社區入口放置八座逾半世紀的「古亭畚」穀倉,見證往昔農家儲放稻穀的文史。(記者曾迺強攝)

竹崎鄉紫雲村橄欖腳聚落保留鄉村面貌,社區入口放置八座逾半世紀的「古亭畚」穀倉,見證往昔農家儲放稻穀的文史。(記者曾迺強攝)

2017/05/01 06:00

〔記者曾迺強/竹崎報導〕嘉義縣竹崎鄉紫雲村橄欖腳聚落入口,放置八座逾半世紀的「古亭畚」穀倉,見證往昔農家儲放稻穀的文史,古樸又古錐的外型,讓到訪的遊客感到很有趣,成為社區最佳文化景點。

「保證原汁原味。」紫雲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林明勇說,傳統古亭畚就地取材,以竹子塑型,用米糠混合土糊砌成,最外層再塗石灰,「底窄頂寬」讓老鼠難以接近,畚身仍保存良好,畚頂改以鐵皮取代稻草,防止下雨時水滴進古亭畚。

林明勇表示,傳統古亭畚「頭尖肚大」,看起來像戴斗笠的大頭,使人印象深刻,但容易遭風雨侵蝕,另有一棟以磚塊、瓦片建成的二代古亭畚,二者外型雖不同,但唯一的門窗都未使用釘子或螺絲,而是用六塊木板組成,順序要排得正確才能密合,是古亭畚最大特色。

民雄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賴萬鎮說,現今許多農村民宿常以水泥或其他材質仿造古亭畚外型,當作造景或客房使用,紫雲社區可能是嘉縣唯一保留多座原始古亭畚的社區。

紫雲村長蕭邕表示,紫雲社區居民在民國五十年代以務農為主,古亭畚提供堆放稻穀、花生、玉米等農作,隨著時代變遷,古亭畚逐漸消失,居民為不使農村印記消失,並藉以發展觀光,保留八座古亭畚,串聯「童玩館」、日月塘、土角厝,完整留存先民智慧產物。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地方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