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族碾米生財 百年米輪見證歷史

三坑里長黃勝松希望三坑米輪能讓更多人認識早年的農業文化。(記者周敏鴻攝)

三坑里長黃勝松希望三坑米輪能讓更多人認識早年的農業文化。(記者周敏鴻攝)

2017/02/21 06:00

〔記者周敏鴻/龍潭報導〕龍潭區三坑里二段潭駁坎旁的「百年米輪」,是當地三大家族之一的曾家早年用來碾米生財的工具,米輪碾好的白米直接從一旁的碼頭上船外運,見證當地因大漢溪興盛又沒落的歷史。

龍潭區公所專員徐榮俊表示,三坑里的永福路底昔日是大漢溪河道,清朝末年到日治時期因河運發達,有碼頭的三坑地區很快就繁榮發展,當年日本需要大量的蔗糖,要求三坑地區農民大量栽種甘蔗,製成糖後從碼頭上船運到日本。

徐榮俊說,民國十年前後,日本人規劃興建桃園大圳,在大漢溪上游引水進入水圳,大漢溪的水位因此下降,造成三坑地區的舊河道變遷,喪失船運功能而迅速沒落。

三坑地區當時有三大家族,分別是周家、王家與曾家,各家族都有專屬的米輪,「三坑米輪」是曾家人碾米的工具;三坑里長黃勝松說,曾家人丁興旺,經常用米輪碾米供應給家族成員,米輪也外借給鄰居使用,曾家還搭建寮子遮風擋雨,碾米時不用淋雨,也確保米的品質。

百年米輪見證了龍潭的人文歷史,民國四十五年開始,三坑地區另有一波興盛時期,黃勝松說,當年為了興建石門水庫,數以千計的工人湧入三坑地區,讓地方非常熱鬧,直到石門水庫完工、工人撤離,三坑地區又迅速面臨第二次的沒落。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地方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