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7年登錄14件文化資產 花蓮一同授證

卓溪鄉山里部落族人的賽德克傳統籐編,為今年新登錄的文化資產。(記者花孟璟翻攝)

卓溪鄉山里部落族人的賽德克傳統籐編,為今年新登錄的文化資產。(記者花孟璟翻攝)

2016/07/27 08:00

〔記者花孟璟/花蓮報導〕花蓮縣從九十八年起,共有二大類十四件的無形文化資產,依文化資產保存法第三條登錄為文化資產,包括五項傳統藝術、九項民俗及有關文物,共卅九個傳統保存個人及團體,昨獲得授證頒獎。

最新公告 賽德克編織、藤編

十四件登錄的文化資產中,最新公告的是今年三月的二件,都屬於花蓮卓溪鄉山里部落,也都是「傳統藝術類」,分別為「賽德克族傳統編織工藝」、「賽德克族傳統籐編工藝」,保存團體為卓溪鄉山里社區發展協會。

卓溪山里部落的賽德克族數百年前從南投祖居地搬到東部,最早住在秀林鄉陶賽溪流域,一九四○年被日本人集體移住到卓溪鄉;編織工藝品傳承自耆老,仍使用傳統的地織機,且保存割苧麻、剝麻皮、打紗、日曬、捻紗、捲紗、紡紗、煮線、洗紗、浸漬、日曬、理線、理經到織布等十四個工序;織布的紋路有平紋織、斜紋織、菱形織、花織、米粒織或浮織,部落廿多位耆老靠著記憶製作出來,並傳承給下一代。

藤編則由山里部落工藝師胡正昌保存,有裝東西的Beluwui、裝獵物的Lawa,Beluwui的上方有「反摺」編法加強強度,連接背帶、頭帶的扣環收編精美,保存古陶賽的傳統樣式,與太魯閣族人的技法樣式不同。

傳統藝術類五項,還包括「布農族男子傳統服飾編織」,保存者施菊花;「噶瑪蘭族香蕉絲編織工藝」,保存者新社部落朱阿菊、潘烏吉、潘阿玉、潘金英、嚴玉英、許來富;「布農族音樂Pasibutbut(小米豐收歌)」,保存團體花蓮縣布農文化教育關懷協會。

另「民俗及有關文物類」九項,有文面傳統、豐濱鄉豐濱部落阿美族傳統製陶、吉安鄉東昌村阿美族里漏部落巫師祭儀、花蓮縣豐濱鄉Makotaay(港口)部落阿美族ilisin豐年祭、大庄西拉雅族夜祭、聖地慈惠堂總堂開堂紀念日、花蓮勝安宮王母娘娘遶境活動、大陳新村阮弼真君祭典、阿美族Fakong部落ilisin(豐年祭)。

卓溪鄉山里部落族人的賽德克族傳統編織,為今年新登錄的文化資產。(記者花孟璟翻攝)

卓溪鄉山里部落族人的賽德克族傳統編織,為今年新登錄的文化資產。(記者花孟璟翻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地方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