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城市找樂子】找尋博物館的「豬」絲馬跡 台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新竹郡紅毛庄庄內生活改善農業畜產改良傳單。(圖片提供/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新竹郡紅毛庄庄內生活改善農業畜產改良傳單。(圖片提供/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2019/02/04 06:00

記者吳書緯/報導

台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位於台南市安南區的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簡稱臺史博,在2011年開館。臺史博的主旨是台灣歷史,或許曾參觀過常設展的人會納悶「為什麼模型的比例如此高?」,館方表示,常設展使用多元詮釋的歷史觀,以人為主角,建構台灣長時間、多族群與自然環境互動的歷程,展現土地與人民的歷史。臺史博有關豬的文物包含圖書文獻及器物兩類,圖書文獻包含明信片、照片及圖畫等;器物類則有祭祀信仰有關的神像、糕印模具、娛樂用品的生肖牌等,在常設展區,有4件與豬有關的文物或是模型在展覽場地內。

西拉雅族公廨的豬頭骨裝飾

西拉雅族過去主要住在嘉南平原,臺史博助理研究員林孟欣解釋,公廨是西拉雅族進行重要宗教祭祀的場所,也是聚會的場地。根據荷蘭人的記載,400年前西拉雅人就會在公廨裝飾鹿角與豬頭骨,而豬對他們來說是重要的物品,當年西拉雅人不幸戰敗於荷蘭人,荷蘭人就要求西拉雅人每年賠償1對公母豬。展場中的公廨是根據19世紀西方探險家畫下來的圖復原,門口掛著豬頭骨與鹿角,並在前方放置了祀壺與物產。

藏在哪?常設展「斯土斯民—臺灣的故事」—地域社會與多元文化

藝陣中報馬仔掛著的豬腿

藝陣是指宗教遶境活動的隊伍,臺史博助理研究員林孟欣表示,藝陣裡面會有各種陣頭,像宋江陣、八家將等,而這的藝陣是以媽祖遶境為原型,位處最前頭的「報馬仔」擔任打前鋒,敲著鑼、走在隊伍前方跟將造訪的村莊表明「媽祖要到了」,而報馬仔掛著豬腳與錫壺,代表「知足」和「惜福」的意涵。

藏在哪?常設展「斯土斯民—臺灣的故事」—地域社會與多元文化

宜蘭搶孤祭祀桌的豬肉

搶孤是中元節宜蘭的普渡活動,臺史博助理研究員林孟欣提到,搶孤結合了儀式與民俗活動,讓孔武有力的人發洩精力,並發揚團體合作的精神,無形中也傳遞團結的概念,而搶孤期間會進行許多次普渡,桌上的貢品豐盛,其中三牲「全雞、全魚、豬肉」具有,當然由於豬體型太大,所以沒辦法選全豬,因此多會選三層肉上桌祭拜,三層肉肥瘦均有,也代表整頭豬的含意。

藏在哪? 常設展「斯土斯民—臺灣的故事」—地域社會與多元文化

新竹郡紅毛庄庄內生活改善農業畜產改良傳單

這張傳單上半部畫了農人與豬,下半部則有3首歌的歌詞,其中1首「養豚改良歌」,臺史博副研究員陳怡宏分析,這應是1930年代,日本殖民政府為改善農村經濟所做的推廣,當時為促進農民養豬,政府組成了「畜產組合」,類似今日合作社的概念,推廣並輔導農民養豬,而為了讓政令推廣順利,所以歌詞用漢文書寫,以達到宣傳效果。

藏在哪?常設展「斯土斯民—臺灣的故事」—鉅變與新秩序

Info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06)356-8889,台南市安南區長和路一段250號,09:00~17:00,每週一、除夕及大年初一休館,全票100元、半票50元,https://www.nmth.gov.tw/ ,FB: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History

臺史博在2011年開館,主旨是台灣歷史。(記者李惠洲/攝影)

臺史博在2011年開館,主旨是台灣歷史。(記者李惠洲/攝影)

宜蘭搶孤祭祀桌的豬肉。(記者李惠洲/攝影)

宜蘭搶孤祭祀桌的豬肉。(記者李惠洲/攝影)

藝陣中報馬仔掛著的豬腿。(記者李惠洲/攝影)

藝陣中報馬仔掛著的豬腿。(記者李惠洲/攝影)

不見客的天蓬元帥。(圖片提供/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不見客的天蓬元帥。(圖片提供/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不見客的天蓬元帥。(圖片提供/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不見客的天蓬元帥。(圖片提供/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西拉雅族的公廨的豬頭骨裝飾。(記者李惠洲/攝影)

西拉雅族的公廨的豬頭骨裝飾。(記者李惠洲/攝影)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