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94愛收藏】方樑生懷舊收藏硘仔 瓷盤圖文創作保留台灣鄉土文化

方樑生小檔案。收藏時間:收藏研究30多年、個人創作約3年。收藏數量:經手及收藏超過上萬件、個人創作超過200件。簡介:生於嘉義布袋,紡織業退休。30多年前即迷上台灣古早碗盤,並開啟收藏、研究、欣賞,進而投入創作的歷程,2001年自費出版的《台灣之硘-生活的點滴 盤仔豆油碟》,更被視為收集古早碗盤入門必備書籍。(記者潘自強/攝影)

方樑生小檔案。收藏時間:收藏研究30多年、個人創作約3年。收藏數量:經手及收藏超過上萬件、個人創作超過200件。簡介:生於嘉義布袋,紡織業退休。30多年前即迷上台灣古早碗盤,並開啟收藏、研究、欣賞,進而投入創作的歷程,2001年自費出版的《台灣之硘-生活的點滴 盤仔豆油碟》,更被視為收集古早碗盤入門必備書籍。(記者潘自強/攝影)

2018/01/14 06:00

記者王姝琇/報導

台灣陶瓷彩盤不僅是具獨特美感的藝術品,更承載著不同年代的鄉土民情與生活記憶。台灣陶瓷彩盤收藏創作家方樑生,長達30年的收藏、研究、出書記錄,到結合台語「七字仔四句聯」彩盤題字,推出一系列獨具風格的創作,現在就跟著生活週報走進方樑生的收藏與創作世界吧!

方樑生的 收藏故事

「硘仔」音同hui-a,是台語對陶瓷器的統稱,舉凡碗盤、湯匙、茶杯、花瓶等陶瓷器都可稱之,方樑生對這個字音的記憶得回推到阿祖時代,吃飯前幫忙盛飯、在小碟中倒入沾醬……「把那塊硘仔拿給我!」阿祖總是這樣喊著。但這個字音漸漸消失在生活中,方樑生說:「就如同古早硘仔,打破一個少一個,越收越少!」

離鄉打拚

看見硘仔就想起兒時生活

興起收藏硘仔的開始,方樑生其實是想典藏兒時記憶中的古樸生活,方樑生來自嘉義布袋的窮困漁村,國中畢業後即離鄉北上打拚,而生活中再簡單不過的硘仔,卻帶給他無比的親切感,他說:「令人懷念的手工碗盤,也許做工粗糙,但深藏著無可替代、古樸淡雅的風情。民國70年代後,機械大量生產陶瓷或塑膠器皿,『阿嬤時代』的硘仔也逐漸消失。當時一心想要完整記錄台灣陶藝文化,就撩落去啊!」當年收入微薄的他,幾乎踏遍全台窯場、民俗藝品店、拜訪收藏家,也因此結交一群同好。終於在1995年策畫台灣首場碗盤文物展,翌年成立台灣懷舊文物聯誼會,集結同好推廣台灣在地碗盤文化。

舊時生活

硘仔代表許多傳統意義

而讓方樑生難忘的則是他造訪各大窯場,探索和比對各地陶瓷藝品特色,方樑生歸納出台灣本土陶瓷器產地的區別與年代劃分,他說:「台灣各地因土質不同,燒出的陶瓷器有別,以苗栗為例,胎土含鐵質燒出的陶器有獨特的氧化鐵斑點;北投出產白瓷土,燒製器品色澤潔白。」

不僅如此,方樑生也投身研究硘仔在舊時代生活上的意義,「光是傳統婚嫁就說不完,代表『連招生子』的蓮蕉盆仔、『花開五壺』的五梅壺等。」此外,還有硘仔相關的職業「補釘」,他說:「補釘是硘仔文化中的一環,舊時代很勤儉,碗盤破了捨不得丟就用補的。就收藏價值而言,補釘碗盤不見得價值會較低。」

台語題字

瓷盤創作保留台灣鄉土文化

近年來,方樑生從收藏研究轉而投身創作,以8至14吋不等的空白瓷盤為底,並將他30年來研究台灣硘仔及相關故事,以釉彩畫於瓷盤上,之後更將創作主題擴展至台灣鄉土文化,如廟宇、民俗及台灣特產等,以硘仔創作紀錄老硘仔的過去,也用硘仔創作記錄更多台灣鄉土文化,並以台語「七字四句聯」題字,透過口語朗讀饒富趣味的詩文讓人倍感親切,方樑生笑著說:「這些線條簡單的彩畫和字體工整、甚至稱不上任何書寫體的文字,沒有藝術家流線創作的美感,只求清楚、工整地把台灣鄉土文化保留下來,我就心滿意足了。」

2個1對的「蓮蕉盆仔」是傳統嫁娶必備的婚嫁用品,通常為磚燒的中空六角形器皿,用以種植蓮蕉花,代表「連招生子」、「早生貴子」等意涵,民間亦取其音似男性生殖器的台語諧音,意味新嫁娘可幫家族添男丁。至今這款深具鄉土文化意義的老件,仍相當受古物收藏家的青睞。(記者潘自強/攝影)

2個1對的「蓮蕉盆仔」是傳統嫁娶必備的婚嫁用品,通常為磚燒的中空六角形器皿,用以種植蓮蕉花,代表「連招生子」、「早生貴子」等意涵,民間亦取其音似男性生殖器的台語諧音,意味新嫁娘可幫家族添男丁。至今這款深具鄉土文化意義的老件,仍相當受古物收藏家的青睞。(記者潘自強/攝影)

「燒王船」是象徵趕走瘟疫、放逐死亡的民俗儀式,至今雲嘉南高屏一帶仍有王船祭典,通常燒王船就是王醮完成的儀式。透過方樑生的畫筆,不僅將燒王船文化透過彩釉永久保存在瓷盤上,栩栩如真的火焰氣勢更是令人佩服。(記者潘自強/攝影)

「燒王船」是象徵趕走瘟疫、放逐死亡的民俗儀式,至今雲嘉南高屏一帶仍有王船祭典,通常燒王船就是王醮完成的儀式。透過方樑生的畫筆,不僅將燒王船文化透過彩釉永久保存在瓷盤上,栩栩如真的火焰氣勢更是令人佩服。(記者潘自強/攝影)

「喊玲瓏、賣雜細」流行於1970年代以前的台灣鄉間,當時鄉下極少有百貨商鋪加上對外交通不便,於是就有小販挑著竹架擔子、手搖鈴鼓穿梭於鄉間小路四處叫賣,包含各種日用品雜貨,其中又以胭脂膨粉、針線等物件最多,尤其吸引婦女消費。隨著經濟發展,這消失的職業在方樑生畫筆下再現,畫的正是是早期農業社會的生活寫照。(記者潘自強/攝影)

「喊玲瓏、賣雜細」流行於1970年代以前的台灣鄉間,當時鄉下極少有百貨商鋪加上對外交通不便,於是就有小販挑著竹架擔子、手搖鈴鼓穿梭於鄉間小路四處叫賣,包含各種日用品雜貨,其中又以胭脂膨粉、針線等物件最多,尤其吸引婦女消費。隨著經濟發展,這消失的職業在方樑生畫筆下再現,畫的正是是早期農業社會的生活寫照。(記者潘自強/攝影)

「箸籠」即日常生活中的筷筒,此款為磚胎燒製而成、懸掛在牆上的傳統箸籠,底端鑽有小孔,可排水和通風,器面則以姜太公釣魚圖像呈現。(記者潘自強/攝影)

「箸籠」即日常生活中的筷筒,此款為磚胎燒製而成、懸掛在牆上的傳統箸籠,底端鑽有小孔,可排水和通風,器面則以姜太公釣魚圖像呈現。(記者潘自強/攝影)

「茶棹」是風月場所的代名詞,有擦脂抹粉的女郎相陪,男顧客則用金錢換取短暫的歡樂,等到錢財散盡「錢了人空虛」。方樑生以簡單線條搭配繽紛色彩點綴出茶棹景象,七字四句聯更是裸白地道盡此一通俗文化。(記者潘自強/攝影)

「茶棹」是風月場所的代名詞,有擦脂抹粉的女郎相陪,男顧客則用金錢換取短暫的歡樂,等到錢財散盡「錢了人空虛」。方樑生以簡單線條搭配繽紛色彩點綴出茶棹景象,七字四句聯更是裸白地道盡此一通俗文化。(記者潘自強/攝影)

1895年大清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並割讓台、澎,時任台巡撫的唐景崧等人遂組織台灣民主國並升起「藍地黃虎旗」,懸掛於淡水海關、基隆炮台和民主國總統府等處,雖僅為期5個月,但仍是抗日精神的重要見證。藍地黃虎旗至今仍保存於國立台灣博物館。(記者潘自強/攝影)

1895年大清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並割讓台、澎,時任台巡撫的唐景崧等人遂組織台灣民主國並升起「藍地黃虎旗」,懸掛於淡水海關、基隆炮台和民主國總統府等處,雖僅為期5個月,但仍是抗日精神的重要見證。藍地黃虎旗至今仍保存於國立台灣博物館。(記者潘自強/攝影)

「五梅壺」是早期必備的嫁妝品,也是仕女用以盛裝髮油的容器。此款為白瓷彩釉,形體像是沒有蓋子的茶壺,周圍黏有五梅繫耳,象徵「五子登科」,亦指「花開五壺(壺取「福」的諧音)」、「五福臨門(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前端有流嘴可以倒出油,搭配圓球形的器身象徵早生貴子。(記者潘自強/攝影)

「五梅壺」是早期必備的嫁妝品,也是仕女用以盛裝髮油的容器。此款為白瓷彩釉,形體像是沒有蓋子的茶壺,周圍黏有五梅繫耳,象徵「五子登科」,亦指「花開五壺(壺取「福」的諧音)」、「五福臨門(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前端有流嘴可以倒出油,搭配圓球形的器身象徵早生貴子。(記者潘自強/攝影)

「官帽筒」為古代放置官帽用的瓷製帽架;官帽象徵著其身分地位,為避免壓壞變形,官員們以官帽架妥善放置,是官家必備器具。(記者潘自強/攝影)

「官帽筒」為古代放置官帽用的瓷製帽架;官帽象徵著其身分地位,為避免壓壞變形,官員們以官帽架妥善放置,是官家必備器具。(記者潘自強/攝影)

「補釘」是台灣農業時代具技術性的職業,專為破裂碗盤打釘修補,呈現當時物資缺乏及台灣人勤儉惜物的特性,經過補釘的碗盤滴水不透。(記者潘自強/攝影)

「補釘」是台灣農業時代具技術性的職業,專為破裂碗盤打釘修補,呈現當時物資缺乏及台灣人勤儉惜物的特性,經過補釘的碗盤滴水不透。(記者潘自強/攝影)

方樑生不僅研究台灣碗盤文化,更透過畫筆與七字四句聯創作,將各種逐漸消失的文化以彩釉瓷盤創作保存下來;圖畫為補釘技術。(記者潘自強/攝影)

方樑生不僅研究台灣碗盤文化,更透過畫筆與七字四句聯創作,將各種逐漸消失的文化以彩釉瓷盤創作保存下來;圖畫為補釘技術。(記者潘自強/攝影)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